【成语】: 映月读书
【拼音】: yìng yuè dú shū
【解释】: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由于长期勤学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人们根据江泌读书的故事,概括出成语映月读书。这个成语形容家境贫寒而勤学苦学。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8.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9.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0.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2.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6.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
17.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古人苦读书的故事:
1、勤能补拙: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2、刮目相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将军叫吕蒙.他从小家贫,依靠姐夫邓当生活,因此除了苦练武功以外,没有读多少书.其后一直过着军旅生活,也没有能认真地读一点书.后来吴王孙权要他认真读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说:“你说你事情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经常读史书、兵书,自己觉得收益很大.”从那以后,吕蒙发愤读书,孜孜不倦.都督鲁肃曾去看望吕蒙,开始时对吕蒙还有轻视之意.经过交谈,发现吕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还多,他高兴地拍着吕蒙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嘛.” 、
3、映月读书: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穷,白天做鞋为生,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白居易有诗云:“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孟郊也曾有“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的诗句,说明许多都有映月读书的体验.
4、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说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后《三字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5、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报酬.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6、长明灯下苦读:元代画家、诗人王冕出身农家,小时候要帮人家放牛,干杂活.有一天,他借到一本早就想看的书,但白天在寺院里干活,一则忙得喘不过气来,二则老和尚也不让他干活时看书,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读书.可是没钱买灯油,好学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里不是有长明灯吗?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会去的,极安静,没有干扰.深夜,他来到佛殿,只见长明灯在微风中摇荡,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显得阴森可怖;但是强烈的求和欲使他壮大了胆子,爬到佛像的膝上,凑着长明灯读他喜爱的书.他专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此以后,佛殿的长明灯下,天天有个孩子在凝神苦读.
7、欧阳修铺沙识字: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有了自学能力以后,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岁时考中了进士 ,后来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映月读书
【拼音】: yìng yuè dú shū
【解释】: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 《南齐书·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举例造句】: 休强呵映月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元·苏彦文《冬景》
【拼音代码】: yyds
【近义词】: 映雪读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勤奋读书
【英文】: study by the light of moon
【故事】: 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不可以已。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问勤中得。 学然后知不足。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独眼龙看书——斜视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瞎摸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成语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囊萤映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
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暗室求物 傲贤慢士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读书得间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 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七行俱下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不可以已。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问勤中得。 学然后知不足。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读书人当兵——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独眼龙看书——斜视 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瞎摸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成语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古人苦读书的故事:1、勤能补拙: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2、刮目相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将军叫吕蒙.他从小家贫,依靠姐夫邓当生活,因此除了苦练武功以外,没有读多少书.其后一直过着军旅生活,也没有能认真地读一点书.后来吴王孙权要他认真读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说:“你说你事情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经常读史书、兵书,自己觉得收益很大.”从那以后,吕蒙发愤读书,孜孜不倦.都督鲁肃曾去看望吕蒙,开始时对吕蒙还有轻视之意.经过交谈,发现吕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还多,他高兴地拍着吕蒙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嘛.” 、3、映月读书: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穷,白天做鞋为生,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白居易有诗云:“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孟郊也曾有“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的诗句,说明许多都有映月读书的体验. 4、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说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后《三字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5、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报酬.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6、长明灯下苦读:元代画家、诗人王冕出身农家,小时候要帮人家放牛,干杂活.有一天,他借到一本早就想看的书,但白天在寺院里干活,一则忙得喘不过气来,二则老和尚也不让他干活时看书,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读书.可是没钱买灯油,好学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里不是有长明灯吗?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会去的,极安静,没有干扰.深夜,他来到佛殿,只见长明灯在微风中摇荡,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显得阴森可怖;但是强烈的求和欲使他壮大了胆子,爬到佛像的膝上,凑着长明灯读他喜爱的书.他专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此以后,佛殿的长明灯下,天天有个孩子在凝神苦读. 7、欧阳修铺沙识字: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有了自学能力以后,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岁时考中了进士 ,后来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