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杜牧《山行》 2,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3,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 杨万里《秋山》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5,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李白《梦》 6,梁园多绿柳,楚岸尽枫林 ---- 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7,六年枫林下,不知岁月度 ---- 陆游《晚闻庭树鸦鸣有感》 8,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 刘长卿《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 9,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 刘长卿《送侯中丞流康州》 10,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 ---- 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11,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 李端《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12,枫林关塞,回头忆著神仙处,漫断魂飞过湖江去 ---- 刘辰翁《莺啼序》 13,红冈小塔枫林路,曾见承平歌舞 ----刘学颜《齐天乐》 14,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 ---- 苏轼《踯躅》 1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 《琵琶行》 。
1. 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更喜欢层林尽染的山川,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天高云淡的万里晴空,看枫叶满林。
2.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于一个秋风送爽的清晨,陪着爱人去爬山。你看,满山的枫叶正在向我们招手,金黄的野菊花已经绽开了笑颜。
3. 一边走,一边看,这层林尽染的山川,虽说是秋风萧瑟,但这丹枫如火别有一番韵味。4. 此时的枫叶,像燃烧的火焰,在阳光下闪耀着惹眼的光芒,在秋风中舞动着,欢呼着,像是在轻声的歌唱5. 此时的枫叶,像是在贴着耳朵说悄悄话,偶尔有一片随风飘落的叶子,久久的在空中盘旋着,轻盈的像个美丽姑娘在跳旋转舞,又像是依依不舍树丫的怀抱6. 火红的枫叶正在昭示着生命的伟大,经过春的萌芽,夏的储藏7. 在这金风飒飒的秋天,散发出浓烈的激情,一片片火红的叶子,用热情抒写着生命的诗篇。
8. 晚秋风景倍凄凉的伤感,倒是有几分山川如画的壮观,枫叶映晴空,浮云去无意,双袖满清风的诗情画意。9. 阳光洒在金黄的雏菊上,菊花便绽开了吟吟笑脸,微风徐来,菊花便随风摇曳,花枝招展的在我面前得意的浅笑吟唱。
10. 枫叶映霜红,一川夕阳浓,晚霞下的枫叶染红了山川,一川烂漫的红色闪动着夕阳的光芒,枫叶上的每一条脉络都散发着流光溢彩,迷人的韵味11. 火红的枫叶,正散发着勃勃生机,丝毫不在乎气温已经渐凉,把对生命的热情,都尽情的释放着,用不屈的精神挑战着季节转换时严寒酷暑。12. 火红的晚霞映着火红的枫叶,烈焰斑斓,灼灼其华,禁不住的啧啧赞叹,这夕阳下的深秋,比起春花烂漫,毫不逊色。
13. 夜风已渐凉,月光下的枫林,在晚风中影影绰绰的舞动着,左右摇摆的扭动着身躯,发出阵阵欢快的声响,伴着此起彼伏的秋虫吟唱,好美的一曲月下小夜曲。14. 远处都稀稀落落的飘洒着一些枫叶,淋漓尽致的诠释着秋的味道。
15. 秋风乍起,吹散一树红枫叶,枯黄的秋叶好似在向人们诉说不久前的美丽及光彩照人的葱绿。16. 就像这火红的枫叶一般,蔓延在整个心海,铺满整个心灵世界,暖暖地将我从窗角挤进的风中渐渐包裹起,不再感觉孤寂17. 望着窗外金秋夕阳下那片枫林,血红血红叶子,形状象个五指伸开的小手,为迎接秋姑娘的到来,拍红了手。
18. 遥遥望去,红彤彤的一片,好像一团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焰,像火烧云,与秋寒挑战。19. 枫的颜色,闪烁着惹眼的喜色,辉映着日丽眩目阳光。
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激情,升腾着自信,期待着从这份烂漫中追寻美好,憧憬着,在惊叹的目光中闪烁光华。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