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
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
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
8、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
10、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
1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3、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表达感情深的诗句。——唐·李益
1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
16、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1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2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
2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狅。
李商隐《无题》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老的爱情诗句:亚当,来个苹果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上痛哭一晚!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原想与君共白首 亲恩情重难连理 不怨造化作弄人 只叹红颜多命薄 心伤心碎心已止 缘浅缘深缘由天 唯愿今世苦相守 换得来生续鸳鸯 如果你是月亮 我只是你身旁滑过的流星 虽然流星走的又快又急 其实它不并想离开月亮 月亮的纯静明亮让它留恋。. 但月亮的身边却没有流星的轨迹 距离和现实注定了我们有缘无份!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若有情,天涯也咫尺. 若无情,咫尺也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可为了一棵独木,放弃一片森林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乡思》(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2、《咏怀》(魏晋) 阮籍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3、《江岸秋思》(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4、《病起书怀》(宋)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5、《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 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与其说是词人刻画春雨,还不如说意在传达出词人惆怅忧伤。
2小雨润如酥",十分微妙地表达出生活在北方的人送走严寒,迎来早春时独特的欣喜之情。"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留意过北国春天原野变化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而唯有韩愈才创造出了这样传神写照、欣欣向荣的诗句。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中的“梧桐”和
“雨”本是愁苦的意象,因此能加重人的愁思。“不道”却把无知无觉的自然现象同人物的情感联系起来,离情原已够苦,再加上无情秋雨的撩逗,又怎能使人忍受
得了呢?“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具体描写梧桐、秋雨给人带来的愁思:秋雨沥沥,点点滴落到梧桐的叶子上,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滴嗒声响,由远而
近,断断续续传来,声声传到耳际,滴在心头,撩拨着女主人公灵魂深处的痛苦琴弦。秋雨的无边无际,正如她离愁的无边无际;秋雨的连绵不停,正如她离情的连
绵无尽。亦情亦景,情景交融,创造了凄苦零落的艺术氛围。
4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这首诗的精彩之笔,为历代经久传诵而不衰。“杏花雨”,
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杨柳风”,杨柳抽芽吐绿时的和风。这样说比直接说“细雨”、“和风”更显得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
柳的感觉。“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用春风吹到脸上不绝的寒冷形容春风的和煦、轻柔、温馨,更见得体察之精
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闹春,杨柳拂风,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春游啊!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独特的感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