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赏析: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古诗《风》之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此诗为唐代李峤所作。李峤以“风”为题的组诗共有3首,此为其中一首。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兴、比、赋”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赋”意指“直赋”“赋陈”,由物即心,直面陈说,直接表白。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综观本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让人真切地感受风之魅力与威力。以上“赏析”难免存有“就诗论诗”之嫌,如果能够结合李峤的另外二首关于“风”的诗文,再联系诗人的平生历练、生活背景与创作情况等,或许会有更为精彩而深刻的解读。
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收藏下载复制完善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译文及注释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过:经过。
斜:倾斜。▲有用没用完善参考资料:1、王值西 赵永芳.唐诗三百首(儿童版).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7赏析二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
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
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
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品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作者简介]
李峤 (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日本人书李峤诗墨迹《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50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5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赏析]
风之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参考百度
《描写风的诗句》赏析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秋暮遣怀》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石鱼湖上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大风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贾探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清平乐》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村居苦寒》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送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其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其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风吹柳花满店香《金陵酒肆留别》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汾上惊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送陈章甫》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琴歌》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听董大弹胡》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听安万善》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江畔独步寻》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蝶恋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赠花卿》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风》全文:风唐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
唐朝时期宰相。李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
他初授安定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 后来,李峤又调任三原县尉。
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
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
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扩展资料:《风》创作背景: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
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峤。
古诗《风》,作者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写作的特点是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定无形的,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会向人们点头含笑。
风也有自己的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々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风过千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但是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
我喜欢这首诗,它写出了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3、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6、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塞下曲》8、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9、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旅夜书怀》10、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村居苦寒》11、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汾上惊秋》1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蝶恋花》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14、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寒气至》15、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怀李白》1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17、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清平乐》18、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送春》1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2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2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2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23、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琴歌》2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2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2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2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2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2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3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赠花卿》3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3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清平乐·金风细细》33、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秋暮遣怀》3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大风歌》35、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3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37、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送陈章甫》38、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听安万善》3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4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4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4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43、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江上阻风》4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45、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石鱼湖上醉》4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47、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贾探春》4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49、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鄂州南楼书》5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5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其一》52、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5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朓楼》54、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听董大弹胡》55、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江畔独步寻》5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57、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58、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河传·风飐》5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6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其一》6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62、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河渎神·风紧雁行高》63、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64、风切切,深秋月,十朵芙蓉繁艳歇。——《拨棹子·风切切》65、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踏莎行·小径红稀》66、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南陵道中/寄远》67、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68、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69、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
——《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70、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71、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72、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生。——《渔父·风浩寒溪照胆明》73、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74、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青门饮·寄宠人》75、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
——《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76、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77、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摊破浣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