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宋代: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译文: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伤,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
2、《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春夜》——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4、《北陂杏花》——宋代: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5、《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 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是雁南征。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登飞来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梅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平岸小桥千嶂抱。 ——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 王安石《初夏即事》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 王安石《春夜》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王安石《十五》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
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
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 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 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 君知此处花何似。
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 隔岸声相应。
随意坐莓苔。 飘零酒一杯。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愍儒坑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 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 。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
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王安石一生虽然写词很少,但这首词却是可以千古传唱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余闻之也入。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力意,传一
乡秀才观之。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