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朝代:南北朝
作者: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关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关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咸用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
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
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咏月名句: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洗兵马》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从军行七首》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关山月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 ①天山:甘肃祁连山。
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②玉门关: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
③下:出兵。④白登道:指汉高祖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事。
⑤胡:指吐蕃。⑥由来:从来。
⑦戍客:驻守边塞的士兵。⑧苦颜:愁苦的容颜。
⑨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⑩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译文】 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
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
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赏析】 在本诗中,诗人李白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反映出了诗人浩渺的胸襟。
用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笔。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
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
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
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
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
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
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戎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志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赏析:
夜夜空有铁马冰河入梦,对破碎山河,只能是泪湿征衣,壮心未已却不能报效国家,山河破碎却只听歌舞后庭,一腔激愤跃跃而起灼然可见。“遗民忍死望恢复”,“忍死”二字,痛入骨髓,已至凄厉境界。
这首诗可分为三层,每层四句。第一层揭露并斥责南宋朝廷十五年来对金屈服议和、不思恢复、不修战备的罪行,着眼点在上层社会。第二层写戍边战士空度岁月、老死疆场、壮志难酬的悲愤,着眼点在边疆战士。第三层写中原沦陷,遗民忍忍死的念头热切盼望恢复的复杂心境,着眼点在广大人民。
首句以"和戎"二字提起全篇,以下三层皆由此生发开来。"月"则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权贵的醉生梦死,战士的幽怨与白骨,遗民的悲苦与泪痕,皆笼罩在一片月光之下。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景象与心理状态相互对比,不必下一褒贬之字,感情色彩已极为浓厚,作者还是忍不住发出了"岂有逆胡传子孙"的大声呼号,以"几处今宵垂泪痕"作结,感情由开始时的冷静、中间的苍凉转入不可控制的沉痛,感情达到了高潮,诗歌亦于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代:刘方平《月夜》)
翻译: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李白《月下独酌》)
翻译: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翻译: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代:李商隐《霜月》)
翻译: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代:李白《关山月》)
翻译: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8、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翻译: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9、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翻译: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1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翻译: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艺术特点:(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它以时间为触发点,巧妙地通过一个守边士兵的口吻,分别从其所闻、所见、所感三个层面展开。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段一转韵,相应地构成三大段。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4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