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满庭芳·汉上繁华》 宋代:徐君宝妻
2.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水调歌头·多景楼》 宋代:陆游
3. 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元代:白朴
4. 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 宋代:刘过
5.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六州歌头》 宋代:刘过
6. 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 ——《水调歌头(渡江)》 宋代:赵善括
7. 控宝马、耀貔貅千骑。银烛交光数里。似乱簇、寒星万点,拥入蓬壶影里。 ——《宝鼎现 》 宋代:范周
8. 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满庭芳》 宋代:邵缉
9. 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念奴娇(感怀呈洪守) 》 宋代:刘仙伦
10. 须知万灶出貔貅。智勇迈前猷。自向来捣颖,□番平海,胆落毡裘。红_指关定洛,看春融、喜色动宸旒。著取斑衣绣衮,揭开玉字金瓯。——《木兰花慢(上壑翁寿)》 宋代:张榘
“貔貅”是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吉兽。貔貅能吞万物而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有赶走邪气、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貔貅需要开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以尚修堂开光貔貅的效果最为明显。
貔貅的开光分两种,一是去佛家开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去寺院开光,二是道家开光,也就是去道观或者是找一些道行深的师傅帮着开光。
貔貅(拼音: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其它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称头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中国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1.老大囚牛(qiúniú),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狴犴(bì'àn),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代牢门之上,震慑囚犯,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是辨明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4.老四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5. 老五饕餮(tāotiè)嘴馋身懒,好吃好喝,常见于古代烹饪鼎器上,夏商青铜器便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猛兽,是品尝美味,鉴赏佳肴的“美食家”;
6.老六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性情温顺,常见于大门上,衔环守夜,阻拦小人,是求学,求子,升职的保护神;
7.老七赑屃(bìxì)(霸下),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
8.老八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好张望,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9.老九貔貅(谐音“皮休”),又叫辟邪,生性凶猛,专吞金银肚大无肛, 只进不出,即能招财,又能守护财富,掌握财运,是招财进宝的保护神。
“貔貅”是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吉兽。貔貅能吞万物而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有赶走邪气、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貔貅需要开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以尚修堂开光貔貅的效果最为明显。
貔貅的开光分两种,一是去佛家开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去寺院开光,二是道家开光,也就是去道观或者是找一些道行深的师傅帮着开光。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它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至于貔貅为什么没有屁眼,这也要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以吞食金银珠宝来引得宝气,比其他那些吉祥兽比起来可称头多了,所以深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但是,貔貅吃得多了,自然也拉得多了,又一次因为忍不住而随地方便,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非常生气,一巴掌打了下去,这一掌正中了貔貅的屁股,因此,屁眼被封了起来,食下去的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让相信貔貅能招财金宝的人对此说法越来越坚信不疑,于是,现在的许多人都拿貔貅当吉祥物放在了家中。
1、狗尾续貂[ gǒu wěi xù diāo]:续:连接。
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
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2、老大囚牛[lǎo dà qiú niú],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3、老二睚眦[lǎo èr 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4、老三狴犴[lǎo sān bì àn],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代牢门之上,震慑囚犯,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是辨明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5、老四狻猊[lǎo sì 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6、老五饕餮[lǎo wǔ tāo tiè]嘴馋身懒,好吃好喝,常见于古代烹饪鼎器上,夏商青铜器便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猛兽,是品尝美味,鉴赏佳肴的“美食家”。
7、老六椒图[lǎo liù jiāo tú],形似螺蚌,性情温顺,常见于大门上,衔环守夜,阻拦小人,是求学,求子,升职的保护神。 8、老七赑屃[lǎo qī bì xì ](霸下),龟形有齿,气大好负重,常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走鸿运的保护神。
9、老八螭吻[lǎo bā 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好张望,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10、老九貔貅[lǎo jiǔ pí xiū],又叫辟邪,生性凶猛,专吞金银肚大无肛, 只进不出,即能招财,又能守护财富,掌握财运,是招财进宝的保护神。
饰品上带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貔貅(拼音: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传说典故如下:
周武王
貔貅是三百多万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朱元璋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地下挖出一对貔貅,而貔貅乃龙王的九太子,故命人在灵谷寺的旁边建立貔貅殿供奉这一对貔貅。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修中山门,但国库无钱财,丞相刘伯温(也是风水师)建议朱元璋用貔貅来纳财,朱元璋听从在国门放一对世间最大的貔貅,结果两江士绅纷纷捐款,大动土木,场面宏大让朱元璋感慨万分,称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万载。
貔貅,又称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通灵神兽。《小尔雅·广言》中说:“辟,除也。”顾名思义,是人们希望借助它的法力,驱走邪秽,破除不祥。《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今所见最早之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上可追溯到汉代,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貔貅的形象变得更加概括抽象,装饰意趣更浓。从现存的石刻及玉雕貔貅可以看出其外形极富曲线美,气韵连贯,昂首挺胸,张嘴吐舌,气宇轩昂。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后较少出现,及至清代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好古,对古玉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痴迷与喜爱,我们可在当时宫廷所藏的数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亲自授意刻于其上的御制年款及御制诗词,足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玉貔貅,其包浆莹润,曾经深沁熟盘,貔貅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其下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字样,下层刻有与貔貅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可见其曾为乾隆皇帝的心爱收藏。另一件汉代玉貔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上阴刻“乙巳年乾隆御题”诗。在欣赏与赞美古物的同时,乾隆皇帝也命工匠参照汉魏及南北朝时貔貅神兽的形象制作新的“仿古”器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