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廉洁诗欣赏 赠友人其二【唐】李白 袖中赵匕首。
买自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
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
沦落归沙尘。 持此愿投赠。
与君同急难。 荆卿一去后。
壮士多摧残。 长号易水上。
为我扬波澜。 凿井当及泉。
张帆当济川。 廉夫唯重义。
骏马不劳鞭。 人生贵相知。
何必金与钱。 三年为刺史二首【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咏史【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书端州郡齐壁【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过孝感县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渔舟呼之不来【宋】张耒 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
。古今廉洁诗欣赏 赠友人其二【唐】李白 袖中赵匕首。
买自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
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
沦落归沙尘。 持此愿投赠。
与君同急难。 荆卿一去后。
壮士多摧残。 长号易水上。
为我扬波澜。 凿井当及泉。
张帆当济川。 廉夫唯重义。
骏马不劳鞭。 人生贵相知。
何必金与钱。 三年为刺史二首【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咏史【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书端州郡齐壁【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过孝感县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渔舟呼之不来【宋】张耒 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
倾筐出紫鳜,挥手谢青钱。 昔有离骚客,名高楚国贤。
独醒遭尔笑,吾幸醉终年。 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药四世孙也天宝中为尉氏令邑人立此碑【宋】 李廌 旌廉以廉寡,树碑励贪夫。
后人慕前躅,当令德不孤。 第无愧屋漏,斯能远苞苴。
番禺惟饮水,合浦自还珠。 拒礼诗【明】 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离任【明】况钟 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入京诗【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石灰吟【明】于谦 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满偈城隍【明】胡守安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题贿金【明】吴讷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罢郡【清】蔡信芳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赠曾志 陶铸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无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冬夜杂咏 青 松 陈毅 一九六O年十二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七古 手莫伸 感事书怀 陈毅 一九五四年仲春,由京返宁,感触纷来,慨然命笔。不作诗词久矣。
观宇宙之无穷,念人生之须臾,反复其言,以励晚节。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惧提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 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
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 笫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
笫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 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 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 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郑板桥清廉故事 陈淀国 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样样超俗不凡,追求真情实感,慷慨直陈,为时人推崇备至,是兴化县有名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年近半百才做起山东范县和潍县的知县。
他一向清政廉洁,正直坦荡,对当时官场贪污腐败、尔虞我诈、欺压百姓之风,恨之入骨,深恶痛绝,他的为人,正如给亲友题诗中所袒露的那样:“此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其中尤以那首《竹石》,更是脍炙人口,寓意深远: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是他的这种光明磊落的人生哲学,以及与贫苦大众息息相关的血肉感情,当了十余载“县太爷”,却是个名副其实的“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的“穷官”。
他从来不收礼,不受贿,不贪不占,不拿不要,把为老百姓办事当作本分,视为天经地义,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佳话,妇孺皆知,几百年来,久传不衰。 新官上任,到了范县,郑板桥办的第一桩事,就是让衙役在县衙的门墙上,凿了许多大洞,弄得人们莫名其妙,他感慨万千地解释道:“出前官恶俗耳。”
听后,无不暗暗称赞。前后整整12个春秋,他从不在县衙享清福,谋私利,而是步行到下边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了解广大民众饥寒交迫的真实生活,一向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上司姚太守感到十分奇怪、不解,不由问起,郑板桥巧妙地以诗相答:“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眼看耦耕。”
一天,郑板桥因公到省府济南,上官知道他是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诗书画作,功力雄厚,皆非同一般,便在趵突泉设宴款待,并求题诗一首。对官场腐败黑暗现实愤愤不平的郑板桥,稍加思索,便一针见血地挥毫写下:“源源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难人辨识清泉。”
后来,山东巡抚包括向郑板桥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后,又题诗言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在潍县当了7年知县,却有5年连连水旱、蝗灾,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他心急如焚,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路边开厂煮粥,以解燃眉,在这关系到百姓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不等上方批复,便毅然决然大开官仓放粮,好心僚属劝其不可贸然行事,还是等“上边”发话也不迟,而郑板桥义正词严地反驳道:人命关天,事不宜迟,待层层报批,恐怕百姓快饿死完了,还要这个县令何干! 这样抚民救灾的好事,果然触犯了大户人家的利益,惹恼了上司,受到了打击报复,被加了个莫须有罪名,摘下乌纱帽。临行前,他向依依惜别的潍县乡亲,画竹题诗赠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山作鱼竿。”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一些人眼中,做了十几年县太爷的郑板桥,一定是发了大财,成了阔佬,其实,他的全部财产只有一匹骡子和他读的一大堆书。以至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也不得不以诗画相赠:“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儿春风几笔兰。” 在家乡,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郑板桥刚回到兴化,就被小偷儿盯上,以为他肯定带回不少财富,便在深夜冒雨潜入卧室,听到主人鼾声大作,不由心喜,放胆四下大翻,却只找到些书、画、笔、砚,金银财宝一样没有,很是失望。其实他的行动,已被郑板桥发现,梦呓般低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钱串无半根。”
于是,两手空空的盗贼,悄手悄脚溜出这位一贫如洗的“穷县官”的家门。
据《五总志》记载,北宋一位地方官以为本朝宰相王安石善于诗文,自然喜爱“文房四宝”,为投其所好,送来一方砚石,并当面夸耀道:此玉“呵之可得水”!王安石一口拒绝,并笑吟:“纵得一担水,又能值几何!”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使期间,从未收受贿赂或向地方索取名贵物品,在其离任还乡时,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遂写成一诗追悔已过。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宋代诗人林稹的《冷泉亭》一诗,以泉寓意,颇有特色:“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如。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此诗意讲泉水出山流向西湖,浮载着游船画舫,沾染粉污脂腻,已不似在山谷时的洁净了,借以指人要注意洁身自好,不做不应做的事,不追求不应得的财
还有明代著名政治家于谦的反行贿的《入京》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他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间”更是脍炙人口的咏廉绝句
明代况钟,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由京外放苏州知府。赴任后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建修学堂,大兴水利,放粮赈灾,关心黎民疾苦,被苏杭人民称为“况青天”。正统5年(公元1440年)他任职期满回京,临行前写诗与苏州百姓话别,体现了他在老百姓面前的坦坦荡荡,磊落襟怀: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代信阳知府胡守安,自律甚严,认为官吏在薪水之外谋取一分一文,都是于百姓有害的。从他任满写的《任满偈城隍诗》里可见其思想面貌之一斑:
一官来此几经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
去时还似到时贫。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据说,晋代吴隐之受任广州刺吏时路过石门,闻听此处有一“贪泉”,相当灵验。当地人说无论怎么清廉的人,只要饮了此水,就会变作贪得无厌之徒了,吴违众劝,亲临泉边酌水而饮,后写诗道: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湖南善化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作知县,正直清廉,重士爱民,勤政为官。离任时,百姓拦道挽留,蔡知县大为感动,吟诗抒怀: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1、《书端州郡齐壁 》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2、《过孝感县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渔舟呼之不来 》
宋 张耒
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
倾筐出紫鳜,挥手谢青钱。
昔有离骚客,名高楚国贤。
独醒遭尔笑,吾幸醉终年。
3、《拒礼诗》
明 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4、《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5、《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石 灰 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竹 郑板桥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陵怀古四首
【宋】王安石
(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力求简肃,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他一生善于画竹,尤其善于据竹写诗。在潍县任县令时,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包括向他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