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推荐卡
推荐人:
推荐作品 作者(朝代) 推荐理由
欣赏重点
1、《七夕》
(唐)白居易
这首诗说了每当这个
节日,天上人间都会共同祝愿。
这首诗里有着满满
的祝愿。 2、《送别》 (唐)王维
这首诗的作者非常
思念他的朋友。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
后重聚。
3、《竹里馆》 (唐)王维
我觉得这首诗的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
竹林里,却身无一人,十分孤独。
诗人在写诗的方面妙处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秀
的月夜幽林的意境、情景融为一体。
4、《黄鹤楼》 (唐)崔颢
这首诗处处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1、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2、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3、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好评谢谢
诗歌推荐卡 推荐人:罗嘉欣 推荐作品 作者(朝代) 推荐理由 欣赏重点 1、《七夕》 (唐)白居易 这首诗说了每当这个节日,天上人间都会共同祝愿。
这首诗里有着满满的祝愿。 2、《送别》 (唐)王维 这首诗的作者非常思念他的朋友。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3、《竹里馆》 (唐)王维 我觉得这首诗的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竹林里,却身无一人,十分孤独。
诗人在写诗的方面妙处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秀的月夜幽林的意境、情景融为一体。 4、《黄鹤楼》 (唐)崔颢 这首诗处处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推荐作品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推荐理由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纳。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的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范仲淹在抵御西夏的斗争中提出了某些正确建议,主张“清野不与大战”,待“关中稍实”;“彼自困弱”,并坚决反对“五路入讨”。但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终于遭致了战争的失利。他自己还遭受过诬陷和打击。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的苦闷心情,正是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写照。
本文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描写的景致一样.
主题:本诗写边塞秋天之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情怀~
推荐作品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推荐理由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
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纳。
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的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范仲淹在抵御西夏的斗争中提出了某些正确建议,主张“清野不与大战”,待“关中稍实”;“彼自困弱”,并坚决反对“五路入讨”。
但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终于遭致了战争的失利。他自己还遭受过诬陷和打击。
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的苦闷心情,正是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写照。 本文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描写的景致一样. 主题:本诗写边塞秋天之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情怀~。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朱熹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曹雪芹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浪涛沙》刘禹锡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
7.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8.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 韩 愈
9.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草》白居易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杜牧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夜雨寄北》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5.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阻:险阻;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í):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小沙洲.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理由===================== 对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目前学界的观点并不统一,表面上看来这是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男人在不断的追逐女人的行踪,追求自己美好的爱情,实际上有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子在诗里,伊人暗示国君,追求者是大臣,大臣希望得到国君的重用而不断的追逐,表示自己的忠心和热忱。
这首诗非常朦胧和扑朔,如何理解都是可以的,要究其深层的含义的话,估计还是表现君臣关系的吧。 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
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
“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
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
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
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
诗人尽管立于河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