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3、《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4、《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3、《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4、《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反衬是用一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反衬作用的事物居于对立对比地位,作用就是相比出主要事物或方面。
例如南北朝时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邪溪诗》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用蝉噪和鸟鸣来反衬林静山幽。再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我去者,乱我心者,和抽刀断水几句都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来烘托作者的对生命和世间的忧思。如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描写景物来反衬历史的沧桑和世间空间的转变。
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用劳作来反衬奢侈浪费。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豪迈的写法来反衬自身的不得报复,用典故来反衬自己有能力愿为国做事却无奈的感触。
如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借喻和用典来反衬边塞的荒凉和战争不断带来的感伤。
再如李清照的词《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此种用芭蕉和北人不惯听雨来反衬自己的思念故乡和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哀怨。
以衰(兴)衬兴(衰)
诗人为了表现兴盛景象、明丽之境、慷慨之情等,往往会通过描写极衰之景,使兴更兴。或为了表现衰败之境、忧伤之情,用极盛之景,使衰更衰。如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以动(静)衬静(动)
以动衬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以乐(哀)写哀(乐)
古代诗词创作中,常常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倍增其哀”(王夫之)。用美好的意象、积极的意境,表达出一种落寞、悲悯、消极的情感。如谢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红叶青山急水流”,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明丽之景和“日暮酒醒人已远”构成反衬。景色越美,别离越难,离愁越深,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以虚(实)衬实(虚)
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就是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主旨。如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诗人构想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将“�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娥和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以虚衬实的高超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