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晋·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南朝乐府民歌《冬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果树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 南朝梁·沈约《寒松》 梢耸振寒声,青葱标暮色。
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唐·骆浚《庭中柏树》 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绿云低。
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唐·自居易《和松树》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唐·白居易《栽杉》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
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唐·自居易《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唐·岑参《感遇》 君不见, 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唐·唐彦谦《松》 托根蟠泰华,倚干蚀莓苔。
谁云山泽间,而无栋梁材。 唐·李商隐《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唐·李商隐《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唐·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太上隐者《苔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苏轼《七绝一首》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宋·陆游《双柏》 双柏屹相向,刚严如巨人。
龙吟风雨多,山立雪霜晨。 宋·文同《将赴洋川》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爽气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宋·石延年《古松》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人云端。
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宋·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宋·仲皎《静林寺古松》 古松古松生古道, 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 树见行人几回老。
宋·张玉娘:《望松岭》 岭上松如旗,扶疏铁石姿, 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丝, 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 欲试烈士心,请看松下枝。 宋·王安石《古松》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人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宋·王令《大松》 十寻瘦干三冬绿,一亩浓荫六月清。
莫谓世材难见用,须知天意不徒生。 长蛟老蜃空中影,骤雨惊雷半夜声。
却笑五株乔岳下,肯将直节事秦赢! 明·朱元璋《山松》 松!有风你也嗡,无风你也嗡, 砍掉松梢不发嫩,落地松籽满山松。清·吴嘉纪《六朝松》 压.尽千里雪,还留最老柯。
鬼神声下集,日月影中多。 懒逐春林茂,闲凭野叟过。
幸生秦以后,不辱此岩阿。 当代·方志敏《对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当代·陈毅《冬夜杂咏》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
一、青松
【作者】陈毅 【朝代】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二、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 【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三、书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四、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朝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与雍辱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松树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与梅、竹一道,为古代文人所追捧。
有两棵松树不能不提,一棵是长于泰山受秦始皇封赏的“五大夫松”,另一棵是长于黄山的“迎客松”。它们是松树中的代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
在传统文化意义上,松树有三层象征意义。其一,松树是坚强的象征。
它挺拔、正直、朴素、不怕严寒,能在恶劣环境中不屈生长,是受人尊敬的强者。范云《咏寒松》中的“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就是这层含义。
其二,松树是君子的象征。《论语·子罕》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荀子·大略》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些话语都表明,松树是坚贞、独立、高洁的君子的象征。
其三,松树是长寿的象征。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就表达出松树的这层含义。
正因为松树有着这些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加入到吟咏松树的队伍中,写出了浩若星海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以下所选的十首诗作是其中的佼佼者。
(1)南轩松(唐) 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简评:这株南轩松是典型的李白化松树,既有潇洒自得的心态,又有凌云壮志的雄心。(2)小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简评:这是一株埋没在草丛中默默无闻的小松树,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才被世人发现。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以树写人,既是作者的自许,也是对人才的寄语。(3)寒松(南北朝) 沈约梢声振寒声,青葱标暮色。
疎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简评:这株寒松不畏严寒,长得郁郁葱葱。
在诗人的笔下,它是坚贞不屈、伟岸正直、蓬勃向上的人格写照。(4)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简评:这株在大风中坚劲挺拔的松树,是一株人格化的松树,也是诗人心中为人的榜样。
(5)题小松(唐) 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简评:这株孤独坚强、不畏严寒的松树,寄寓了李商隐远大的人生抱负。(6)咏寒松诗(南北朝)范云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简评:这株“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的寒松,就是诗人范云心中的“松坚强”。
(7)松(唐)李山甫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简评:松就是松,任桃李怎么诽谤诬陷,依然是一株卓尔不群的松。(8)题张老松树(唐)宋之问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简评:这株不枝不蔓、亭亭净植的老松树,其“一生自孤直”的品格,确实令人叹息景仰。
(9)涧松(唐)崔涂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简评:与四季常青的松树相比,南园的桃李又有什么可羡慕的?(10)书院二小松(唐) 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简评:这两株长在院子里的松树,不声不响,温尔文雅,伴人读书弹琴,大有长者风范,体现出松树另一面的静穆慈祥品格。
关于“松”的古诗具体如下:
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 · 王维《山居秋暝》
2. 松间沙路净无泥 —— 宋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宋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清 · 郑板桥《竹石》
5.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唐 · 李白《蜀道难》
6.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 明 · 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7.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现代 · 陈毅《青松》
8.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现代 · 陈毅《青松》
9.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 宋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0.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 唐 ·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咏松》
(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小松
》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参考资料:百度历史资料
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