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 红尘,把荔枝送到黄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
嗜食荔枝的杨贵妃 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 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驿马匆匆,人们以为是在传送国家大事,又有谁知道那些奔 波只是为了给妃子送荔枝。诗人将这两个镜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揭露黄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 淫逸的生活。
朝天子 咏喇叭 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锁哪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简析】 我们知道这首小令是诗人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显然是有所寄托。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寄托是否成功。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_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
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通读全篇,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它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 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简析】 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 《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释义: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释义: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2.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释义: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释义: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释义: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二首》 释义:虽然各地的土地都被农夫耕种,再无闲置的田地,可仍然有种田的人因为粮食被官府征去而被饿死。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释义: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释义: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8.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唐庚《白鹭》 释义:当权者正处心积虑,罗织罪名,株连政敌,无所不用其及。
若按照当局从甲求乙,由乙求丙的方式类推,由屋及乌,恐怕连自己门前的白鹭也难逃厄运吧。9.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 释义: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却不是养蚕织锦的人自己.10.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曹邺《官仓鼠》 释义: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
无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人而不遁逃。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句出自《泊秦淮》,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悯农二首》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两句出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句出自《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4.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5.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国风·鄘风·相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明则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1、有一首词曲《醉太平·夺泥燕口》专门讽刺挖苦贪婪之徒、贪得无厌的可憎嘴脸的,诗文如下: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醉太平》是曲牌名。这首词曲被收入明代李开先的《一笑散》中,原题作“讥贪狠小取者”。其语言生动逼真,平实易懂,用夸张的手法和形象的比喻,尖锐辣泼的讽刺了没脸没皮的贪婪者。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是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所作。也很辛辣生动。
3 出水的蛤蟆着绿袄,下河的螃蟹披红袍。
4 红绿锦衣满身披,能言人语世上知.
劝君莫照猫画虎,学舌效鸣笑谈资.
《田家》
年代: 唐 作者: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题临安邸》
年代: 宋 作者: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马嵬》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咏史》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4、《乌栖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5、《战城南》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
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1、《观祈雨》——唐代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译文: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2、《悯农二首·其一》——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3、《述国亡诗》——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译文: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4、《赤日炎炎似火烧》——宋代无名氏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译文:太阳火辣辣的烤得地面像着了火一样,野外田地里的禾稻因为缺水都枯焦了。农民着急的就像身子内有烧开的汤水,而那些王公贵族却悠闲的摇扇乘凉。
5、《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译文: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赠花卿》唐代: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