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
5、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
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
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李白 《将进酒》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
《游黄山白岳不果》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题小华山(唐 李敬方)峰簇莲花小,分明似华山。
鱼符何入罢?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唐 李白)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唐 李白)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山中问答(唐 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汤泉(唐 杜荀鹤)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祭坛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肤语洗心。李鸿章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姥山塔如羊毫笔,够行青天人行书。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
(唐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汤泉
(唐 杜荀鹤)
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祭坛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幻身若是逢僧者,水洗皮肤语洗心。
题小华山
(唐 李敬方)
峰簇莲花小,分明似华山。
鱼符何入罢?深处掩松关。
1、《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唐 ]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2、《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 唐 ]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译文
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
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隐逸之士,便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
酒至半酣您又发出江涛海啸的歌声,使我的愁绪在酒杯中消失殆尽。
3、《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唐 ]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译文
我想用一双珍贵的白璧,买你的这对白鹇。
这白鹇毛白如锦,雪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
白鹇在玉潭里照影,在瑶草玉树间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静栖,早上在落花间闲步。
我很希望得到这对白鹇,在碧山绿水间赏玩它们。
胡公你如果能相赠,我就在这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
4、《山中问答》
[ 唐 ]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5、《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唐 ]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译文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拓展资料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描写水的诗句如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 》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10.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人生长恨水长东。 ——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1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 苏麟《断句》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1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7.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
1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19.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2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2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春日》
2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王维《画》
2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杜甫《曲江二首》
2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6.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李白《长相思·其一》
2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8.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杨万里《小池》
30.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3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5.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