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
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
就有“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
冬至这个节日由来已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
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
并且放假休息。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
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到了宋
朝,冬至最受重视,北宋时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
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
…”后来历法有了改变,不再以冬至为岁首,但仍称“冬至”为“亚岁”。然而老百
姓习惯做“冬至”节的习俗却没有因此而改变。生活在闽粤赣一带的客家人,其先祖
来自中原,因而把做“冬至”节的习俗带下来并世代沿袭下来,甚至有“冬至大过年
”的说法。
客家地区流传“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的民谚,因此,冬至前后家
家户户都要买些羊肉煮酒“补冬”。还要蒸糯米饭、做糯米汤圆祭祀祖先。冬至蒸酿
糯米酒,俗语称之为“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若是入冬以来蒸的糯米酒,在冬
至日添水酒质尤佳,能久存。许多人家还在这一天腌肉、腌冬菜等。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云南楚雄彝族山区的青年,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即姑娘房。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最奇特的中国婚俗——阿注婚
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有趣、奇特,但其中最为独特的要数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种形态。
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结交阿注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抚养。在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男方可以前去协助。男女之前的爱情是阿注婚的基础,双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注关系。阿注婚的特点在于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谁来承担家庭的重任。
阿注同居婚: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局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
以上两种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注关系的。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诗句解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这首诗好像没有关心民众疾苦的意思。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裁缝。
一千个嘴把式,顶不上一个手把式。
不要看公羊叫得厉害,要看他过河的本领。
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一年盼望一年好,汗衫补得象夹袄。
种菜老婆吃菜脚,做鞋老婆打赤脚。壮族
财主过年杀猪宰羊,穷人过年没油没年关,年关,财主过年,穷人过关。
屋里无灯望月出,身上无衣望天热。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藏族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拿秤,怎知斤和两。
糊涂虫不知聪明的可贵,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维吾尔族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说空话的人有一个甜蜜的舌头,实干的人有一双勤劳的手。
针孔的伤口虽然小,但是毒性大;虚伪的语言虽然婉转,但是害处多。
泥人经不起雨淋,假话经不起对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