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年励志的古诗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佚名《金缕衣》
释义: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3、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偶成》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三月过行宫》
【唐】李贺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2、《戏题赠二小男》
【唐】刘长卿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3、《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4、《送友人》
【唐】杜牧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5、《送李青归华阳川》
【唐】李白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励志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大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请保留此标记。)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最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现代励志诗句 •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 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 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 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请保留此标记。)
们窗口的玫瑰。• 征服畏惧 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自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出自 杜秋娘的《金缕衣》。两句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
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译文: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焕之《登鹳雀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译文: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译文: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9.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type.aspx?p=1&t=%E5%8A%B1%E5%BF%97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对青年来说,信誉是无价之宝。
谨小慎微是青年致命的弱点。青年哟,应该在任何人生的剧场中都当演出者。
青春,是人生打基础的时代。如果基础不牢,上面不管建什么都要倒坍。意识到这是为了将来开放出绚丽的花朵而打基础的时代,那么学习、工作,一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青年的特点就是具有纯真的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为了实现理想而赴汤蹈火的精神。
青年就是不断建设和革新的象征,就是顽强、纯洁,而且包含着无限可能的年轻生命的跃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自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出自 杜秋娘的《金缕衣》。两句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王昌龄《 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