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涧水无声绕竹流 宋 王安石 《钟山即事》2、水风浦云生老竹 唐 李贺 《江南弄》3、抛竹水西楼 唐 白居易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4、映竹水穿沙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5、竹懒偏宜水 唐 卢照邻 《春晚山庄率题》6、通波竹箭水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7、竹映春舟渡淇水 唐 韩翃 《送蓚县刘主簿楚》8、竹间篱落水边门 宋 叶梦得 《浣溪沙》9、水西竹外常相忆 宋 朱敦儒 《忆秦娥·霜风急》10、竹映一溪寒水 宋 韩元吉 《水调歌头·落日澹芳草》11、绿竹青松依涧水 宋 曹冠 《凤栖梧/蝶恋花》12、水村竹坞 宋 陈亮 《品令·潇洒林塘暮》13、竹树阴阴流涧水 宋 韩淲 《临江仙·竹树阴阴流涧水》14、有水多於竹 宋 吴潜 《满江红·为问人生》15、竹多屋、水还多竹 宋 吴潜 《满江红·回首家园》16、水外阴森是竹 宋 吴潜 《水调歌头·若说故园景》17、蕲竹纱纹如水 宋 吴文英 《齐天乐·馀香才润鸾绡汗》18、水萤穿竹不停飞 唐 项斯 《宿山寺》19、竹门当水岸横槎 唐 李郢 《立秋后自京归家》20、竹人临水迎符节 唐 皮日休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21、蕲竹水翻台榭湿 唐 曹唐 《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22、水拥竹千竿 唐 李洞 《题竹溪禅院》23、竹绕琴堂水绕城 唐 杨夔 《寄当阳袁皓明府》24、种竹山分浇稻水 元 卢挚 《蝶恋花 登封马叟飞卿寿席即事赋词为马卿祝》25、赖有竹涧水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 此下原有沁园春七返还丹一首,乃》26、道边修竹水潺潺 宋 苏轼 《石鼻城》27、近水多栽竹 元 王冕 《山中杂兴 十三》28、傍水无家无好竹 宋 陆游 《故山》29、水纹竹簟凉如洗 宋 陆游 《睡起》30、爱竹到水湄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31、水映茅篁竹 宋 王安石 《重游草堂次韵三首》32、水隔淡烟脩竹寺 唐 杨徽之 《寒食寄郑起侍郎》33、水绕陂田竹绕篱 宋 张舜民 《村居》34、水近竹愈青 宋 陈著 《次韵戴成叔》35、纵横水漱竹篱斜 宋 方岳 《春日杂兴》36、竹绕疏篱水绕村 宋 方岳 《梅花》37、纵横水潄竹篱斜 宋 胡仲弓 《春日杂兴》38、竹阴水照增颜色 宋 梅尧臣 《牡丹》39、水自竹来兮绿非假借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40、竹满园林水满沟 宋 叶茵 《次韵》41、洛水万年云母竹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二首》42、水畔竹林边 唐 白居易 《闲居自题戏招宿客》43、竹窗闻远水 唐 卢纶 《宿澄上人院》44、映竹仍临水 唐 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45、竹崦高低水尽通 唐 王建 《题裴处士碧虚溪居》46、竹院新抛洛水东 唐 白居易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47、竹抱水容妍 唐 陈去疾 《忆山中》48、竹涧水横 唐 裴潾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旋起赴》49、符竹谬分锦水外 唐 薛逢 《北亭醉后叙旧赠东川陈书记》50、水痕侵病竹 唐 皮日休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
1、涧水无声绕竹流宋王安石 《钟山即事》2、水风浦云生老竹唐李贺 《江南弄》3、抛竹水西楼唐白居易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4、映竹水穿沙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5、竹懒偏宜水唐卢照邻 《春晚山庄率题》6、通波竹箭水唐骆宾王 《晚泊河曲》7、竹映春舟渡淇水唐韩翃 《送蓚县刘主簿楚》8、竹间篱落水边门宋叶梦得 《浣溪沙》9、水西竹外常相忆宋朱敦儒 《忆秦娥·霜风急》10、竹映一溪寒水宋韩元吉 《水调歌头·落日澹芳草》11、绿竹青松依涧水宋曹冠 《凤栖梧/蝶恋花》12、水村竹坞宋陈亮 《品令·潇洒林塘暮》13、竹树阴阴流涧水宋韩淲 《临江仙·竹树阴阴流涧水》14、有水多於竹宋吴潜 《满江红·为问人生》15、竹多屋、水还多竹宋吴潜 《满江红·回首家园》16、水外阴森是竹宋吴潜 《水调歌头·若说故园景》17、蕲竹纱纹如水宋吴文英 《齐天乐·馀香才润鸾绡汗》18、水萤穿竹不停飞唐项斯 《宿山寺》19、竹门当水岸横槎唐李郢 《立秋后自京归家》20、竹人临水迎符节唐皮日休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21、蕲竹水翻台榭湿唐曹唐 《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22、水拥竹千竿唐李洞 《题竹溪禅院》23、竹绕琴堂水绕城唐杨夔 《寄当阳袁皓明府》24、种竹山分浇稻水元卢挚 《蝶恋花 登封马叟飞卿寿席即事赋词为马卿祝》25、赖有竹涧水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 此下原有沁园春七返还丹一首,乃》26、道边修竹水潺潺宋苏轼 《石鼻城》27、近水多栽竹元王冕 《山中杂兴 十三》28、傍水无家无好竹宋陆游 《故山》29、水纹竹簟凉如洗宋陆游 《睡起》30、爱竹到水湄宋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31、水映茅篁竹宋王安石 《重游草堂次韵三首》32、水隔淡烟脩竹寺唐杨徽之 《寒食寄郑起侍郎》33、水绕陂田竹绕篱宋张舜民 《村居》34、水近竹愈青宋陈著 《次韵戴成叔》35、纵横水漱竹篱斜宋方岳 《春日杂兴》36、竹绕疏篱水绕村宋方岳 《梅花》37、纵横水潄竹篱斜宋胡仲弓 《春日杂兴》38、竹阴水照增颜色宋梅尧臣 《牡丹》39、水自竹来兮绿非假借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40、竹满园林水满沟宋叶茵 《次韵》41、洛水万年云母竹唐皮日休 《洛中寒食二首》42、水畔竹林边唐白居易 《闲居自题戏招宿客》43、竹窗闻远水唐卢纶 《宿澄上人院》44、映竹仍临水唐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45、竹崦高低水尽通唐王建 《题裴处士碧虚溪居》46、竹院新抛洛水东唐白居易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47、竹抱水容妍唐陈去疾 《忆山中》48、竹涧水横唐裴潾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旋起赴》49、符竹谬分锦水外唐薛逢 《北亭醉后叙旧赠东川陈书记》50、水痕侵病竹唐皮日休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竹子再繁密也不能阻碍溪水的流过,天再高也不能妨碍白云的高飞. 意思是说不管前面有多么的险阻,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意志.原文 唐天复中,南谒乐普安禅师,师器之,容其入室,仍典园务,力营众事。
有僧辞乐普,乐普日:“四面是山,阇黎向什么处去?”僧无对。乐普曰:“限汝十日内下语,得中即从汝发去。”
其僧冥搜,久之无语。因经行偶入园中,师怪问曰:“上座岂不是辞去,今何在此?”僧具陈所以,坚请代语。
师不得已,代曰:“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其僧喜踊,师嘱之曰:“只对和尚,不须言是善静语也。”僧遂白乐普。
乐普曰:“谁下此语?”曰:“某甲。”乐普曰:“非汝之语。”
其僧具言园头所教。乐普至晚上堂谓众:“莫轻园头,他日住一城隍,五百人常随也。”
(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 译文: 唐天复年中(901一933),善静往南方参谒乐普元安禅师,乐普很器重他,收为入室弟子,并从事菜园劳务,善静努力地为大众做事。 有个僧人打算辞别乐普,乐普问:“四面是山,你往哪儿去?”僧人无法应对。
乐普说:“限你在十天之内作出答语,如契中旨意就任随你离去。”那僧人苦思冥想,一直找不到答语。
有一天散步时,无意中走进菜园,善静惊讶地问:“上座不是告辞离去了吗,怎么如今仍在这儿?”僧人就把没走成的原因告诉了他,并且一定要他代拟答语。善静不得已只好为僧人代拟道:“竹子虽密,岂会妨碍流水通过,山峰虽高,怎能阻止野云飞飘?”那僧人高兴得跳起来,善静叮嘱他说:“应对和尚时,不要说是我的话。”
僧人就去答复乐普。乐普问:“谁拟的答语?”僧人答:“我。”
乐普说:“不是你的话。”那僧人只好把园头代拟的事都说了出来。
晚间上堂时,乐普对大众说:“别小看园头,将来住持城中寺院,会有五百人经常地追随着他哩。”。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江上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秋风辞
朝代:两汉
作者: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第一次听说“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其实竹子是“宁弯不折”,“中不通,外倒还直”。
竹子的品质是“清高”“有节”,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植物。
有两首供你参考: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古别离送苏伯固一作:送苏伯固效韦苏州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后夜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1.《题竹谷上人院》唐. 贾岛
禅庭高鸟道,回望极川原。樵径连峰顶,石泉通竹根。
木深犹积雪,山浅未闻猿。欲别尘中苦,愿师贻一言。
2.《题郑常侍厅前竹》唐.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通。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疏影纱窗外,清音宝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润爱蒙蒙。
嶰谷蛮湖北,湘川灀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3.《竹》唐. 贾岛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春夜洛城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关于竹子的古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