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似无情却有情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桥外波如鸭头绿,杯中酒作鹅儿黄。山茶花下醉初醒,却过西村看夕阳
捩柁柯桥北,维舟草市西,月添霜气峭,天带斗杓低。浦冻无鱼跃,林深有鹤栖。
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行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起,家家载得醉人归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
“用”,即具体的措施。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以后,谈洋务者以各种方式表达过。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次年,礼部尚书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70-8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议会,90年代以后进一步抨击洋务派学习的思想是舍本求末,希望中国能像西方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张之洞于是在1898年5月出版了《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反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一些外国人如赫德、李提摩太等,从殖民主义者的立场出发,也鼓吹过这种论调。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仍然奉行这一主张。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在经济上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先后建成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局等晚清中国第一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从事商业活动可是管理人员甚至管理体制依然仿效政府,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亦官亦商,可谓中体西用之缩影。这些企业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化起到重要作用,史称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体西用思想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可以博采西方之长,补己之短,它的发展模式是渐变而不是突变。
抽取出“中体西用”中“体”的封建残余,对民族性的传承无疑是可以借鉴的,有体有用、经世致用的学术根基与内圣外王的文化原型无疑是可取的。我国应当以开放的胸襟吸收西方文化中一切先进的因素,坚持传统文化的个性,以自己悠久的人文传统对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中体西用”思想的价值逐渐凸显,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尊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鉴范式。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实际上是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点, 强调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体,而不是西方科技。严复是维新派代表,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A不对,这是批判洋务派指导思想;B不对,洋务派与顽固守旧派毕竟有区别,前者有开明、开放的一面,后者完全因循守旧;C不对,并非针对革命派,且革命派也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甲午战争至少宣告的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失败,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