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 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四蛇同箧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 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
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
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一叶一菩提》最早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
主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在花将凋零时,在叶将枯萎时。我们都应该在最后一刻将一切归还给大地。
一朵野花虽然渺小,但是对于蜂蝶来说却是一个天堂。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
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四、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细节决定成败。蝴蝶振翅吸引起龙卷风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杯薄酒映出一个衰落帝国的背影。在浩瀚宇宙中,我们宛若恒沙微尘,虽然渺小,却也自成一世界。
扩展资料:
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表现对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表达有限与无限的转换,短暂与永恒的共同死亡。
《华严经》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
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宇宙间的奥秘这是禅宗的境界。佛学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么一说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学上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
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矢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