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4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空山雨后景色清丽,人们喜悦劳动的特点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景色特点就是清新自然,宛如世外桃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描写林中景色的是上阙的两联(顶联和颔联)——说白了就是前四句.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后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和作者的作者的感慨.
1、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
2、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米芾《望海楼》
3、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陆游《登拟岘台》
4、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元好问 《横波亭》
5、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陈与义《又登岳阳楼》
6、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白居易《江楼早春》
7、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王勃《临高台》
8、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王勃《临高台》
9、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序》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1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12、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序》
13、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曹值《孔雀台赋》
1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在柔媚的湛蓝中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Dasha 译 在柔媚的湛蓝中 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
燕语低回,蔚蓝萦怀。 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属尖顶, 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因为 一旦外表被极度隔绝, 适应性便在人之中彰显。 钟声中的窗,恰如向着美的门。
同样,因为门依然遵循着自然, 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 纯真毕竟也是美。
严肃的心灵生自逝去之物的内部。 影像如此单纯、神圣,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拥有富足、德行与愉悦。 人或可仿效。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般? 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 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 人栖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 更为明澈洁纯?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同样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
花是美的,因为花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哦,我对此颇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纯真, 否则,就会抵达权力之巅,在鹰翼之上,膺受 赞美的歌咏与众鸟的和鸣。 这就是本性,这就是外表。
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 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 我如此熟谙你, 泪水夺眶而出。
我看见,在我的外表 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因为 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 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 微笑依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
我是否能成为一颗彗星? 我相信。因为彗星拥有鸟的迅疾轻捷;盛开在烈火中, 宛若向着纯洁的赤子。
伟大岂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 德行之喜悦理应得到嘉许, 得到花园里飘荡在三圆柱间严肃神灵的 嘉许。
窈窕淑女必当头饰 爱神木之花,因为她的本性与情感 酷似爱神。而爱神木仅仅 生长在希腊的大地。
当一个人向镜中凝望, 在镜中看见自己如同被临摹的影像; 影像酷似真人。 人的影像生有双目, 明月秉有辉光。
而俄狄浦斯王拥有一目或已逾分。 他的人之苦难,无法描绘,无以言表, 无可置辩。
一旦戏剧表现这样一个人物,苦难油然而生。 当此刻我怀念着你,苦难于我意味着什么? 当溪流将我裹挟至亚细亚般 绵延的某处尽头。
无疑,俄狄浦斯饱受着这苦难。 无疑事实如此。
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难? 毫无疑问。这对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着他们的苦难? 赫拉克勒斯同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难。
分享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 也是一种苦难。 而当一个人被太阳斑所覆盖,被些许斑点 彻底覆盖,更是一种苦难!这是艳阳的作为: 太阳裁处着万物。
太阳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领着少年人的道路。 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难, 看上去恰如 一个穷人悲叹 丢失了什么。
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腊大地上穷困的异乡人!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 译后记: 荷尔德林的汉译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是出自本诗。
荷尔德林在汉语语境中成为神圣,“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诗句想来是其根本魅力——面对冷漠现实而无可奈何地归隐心灵,原因自然颇多。荷尔德林的诗歌汉译,钱春绮是目前最常见的,但篇数寥寥;北大出版社1994年也曾出版过一个叫顾正祥的人的译文集(顾的译文,在Dasha眼中,绿原的徒弟罢,从略)。
而目击思想界,则荷尔德林的流传离不开马丁·海德格尔。不想揣度颇有争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大陆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海氏热中于用哲学思辨阐述荷尔德林的诗思(或者说借荷尔德林来阐明自身),却因此引进了荷尔德林,以至于许多人谈论海氏便自然而然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意”。
海氏谈论“诗意栖居”的专文全译,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Dasha是在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的《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上看到。Dasha手中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精装本,里面“……人诗意地栖居……”,译者陈维纲,译自海氏的Vort?ge und Aufs?tze。
可惜:一,海氏没有援引荷尔德林全诗;二,抛开将荷诗第一句blühen(动词,开花、花开)轻率误译外,关于“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句,海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良善’一语究指何物?它只是一无关紧要的字,但荷尔德林却用大写的修饰词‘纯真’来命名它……”,而这样的译文我们能看出“纯真”是“良善”的同位语指称着同一个物么?(而大陆学人引用的某些不知从什么地方译来的这句话,竟成为“只要良善和纯真……”),海氏的论述如何在译文中自圆其说?然而,说实话,在看到戴晖的《荷尔德林文集》前,陈维纲却是我最折服的人。因为他的译文中的“彰明”、“较著”、“劬劳”、“功烈”,我一直畏惧于动笔翻译荷尔德林。
Dasha一直坚持,荷尔德林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高古诗人”,译诗必须文质彬彬、好尚古文(他的原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也是令如今普通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费解的),也是这个原因,本诗的翻译。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我喜欢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隐居
朝代:宋 作者:邵棠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
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
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
杜荀鹤
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山中寂静”的诗句有如下:
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代诗人李白《独坐敬亭山》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
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
4.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
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原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五、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译文: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原诗: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竹枝》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闲鸟一时啼。 《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辞命》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预根。
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
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
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杂曲歌辞·竹枝》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引水》年代:唐 作者: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寄薛三郎中(据)》年代:唐 作者:杜甫 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
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
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忆昔村野人,其乐难具陈。
蔼蔼桑麻交,公侯为等伦。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
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
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
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
闻子心甚壮,所过信席珍。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
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
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君山可避暑,况足采白苹。
子岂无扁舟,往复江汉津。我未下瞿塘,空念禹功勤。
听说松门峡,吐药揽衣巾。高秋却束带,鼓枻视青旻。
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
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月三首》年代:唐 作者: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
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年代:唐 作者: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送周秀游峡》年代:唐 作者:齐己 又向夔城去,知难动旅魂。
自非亡国客,何虑断肠猿。滟滪分高仞,瞿塘露浅痕。
明年期此约,平稳到荆门。《酬雍秀才贻巴峡图》年代:唐 作者:薛涛 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水调歌头》年代:南宋 作者:王质 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
玉京群帝朝斗,公在列仙流。尽扫欃枪格泽,高拱紫微太乙,霞佩拂红裯。
非雾非烟里,永侍绀云裘。日南至,月既望,寿君侯。
梅花满眼,一朵聊当一千秋。半夜玉堂承诏,翼旦路朝宣册,归去作班头。
风静瞿塘峡,安稳放行舟。《瞿塘峡》年代:宋 作者: 项安世 家住东溟狎巨涛,今年三峡试容舠。
瞿塘关下惊危甚,一席巴天浪许高。《望瞿塘峡》年代:宋 作者: 张嵲 万古瞿塘峡,犹存禹凿痕。
岷峨驱众水,滟澦没孤根。云黑树含雨,祠荒雅噪昏。
悲凉瀼西地,三叹相营魂。 《瞿塘峡》年代:清 作者: 张问陶 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