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泉州“不能忘却的历史 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
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以其历史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
在众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泉州“成名”背后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历史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分别走访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过积极努力,成为本次考察活动的代表性港口,并从此成为国际上“海丝”研究的领跑者。
据介绍,当年,联合国在选择考察地点时,广州是中国惟一的港口,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正是由于当时中国驻阿曼大使的热心推荐,改变了考察团原来的计划,使泉州一跃取代广州成为此次重点考察的中国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国王还借给联合国一艘万吨级豪华游轮,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国庆节,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先生应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举行的宴会,阿部长告诉袁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国的考察点定在广州。
袁大使听了,随口便问阿部长:“你们怎么没有想到泉州呢?那里有你们阿拉伯民族的清净寺、圣墓,还有阿拉伯后裔……” 阿部长十分惊讶:“中国沿海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没听说过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材料看看?” 这次看似无意的谈话,袁大使一直记在心里,回国后,他立即给当时的泉州市市委书记和海交馆王馆长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馆在1个月内组织好相关材料,以便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
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历史的呢?原来,袁大使与泉州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因为工作关系常来泉州,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一定了解。
之后不久,袁大使便调离福建,没想到几十年后,袁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情牵泉州。正是袁大使的这份热情和细心,成就了今天的“海丝”泉州。
要不然,泉州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一直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为世人所知。 毛遂自荐,泉州感动国内外官员 袁大使的来信,对于泉州来说,无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喜讯。
海交馆立即组织了一批历史文化工作者,在20天内赶出了一本介绍“海丝”文化研究的书籍,对泉州的海上交通史作了详细的介绍。 当年,王馆长全程组织和参与了此事。
他说赶写的那本书书名很长、很特别,叫做《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圆满成功》。研究者们在书中明确提出:联合国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如果没有泉州参与,就等于陆上丝绸之路没有西安一样,是令人遗憾的。
书中大量介绍了泉州丰富的海交文物,还附送了世界各国海交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资料。整理成册的书及录像等材料,被送到此次国际考察活动的“中国委员会”,即中国教科文组织手里。
王馆长说,不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西安、兰州,还是海上的广州,没有一个是“自己找上门的”。泉州的“毛遂自荐”,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也感动了许多专家。
时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陈高华先生,恰好是这次考察活动的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也被泉州人的热情所感动,为把泉州列为考察点积极奔走。 198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召开会议,确定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陈高华先生在会上提出中国政府要求增加一个考察点———泉州。
结果之好出乎人们的预料,不但所有与会委员一致通过,而且还表示将所有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放在泉州举行。
海丝”泉州“不能忘却的历史
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以其历史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在众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泉州“成名”背后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历史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分别走访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过积极努力,成为本次考察活动的代表性港口,并从此成为国际上“海丝”研究的领跑者。
据介绍,当年,联合国在选择考察地点时,广州是中国惟一的港口,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正是由于当时中国驻阿曼大使的热心推荐,改变了考察团原来的计划,使泉州一跃取代广州成为此次重点考察的中国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国王还借给联合国一艘万吨级豪华游轮,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国庆节,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先生应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举行的宴会,阿部长告诉袁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国的考察点定在广州。
袁大使听了,随口便问阿部长:“你们怎么没有想到泉州呢?那里有你们阿拉伯民族的清净寺、圣墓,还有阿拉伯后裔……”
阿部长十分惊讶:“中国沿海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没听说过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材料看看?”
这次看似无意的谈话,袁大使一直记在心里,回国后,他立即给当时的泉州市市委书记和海交馆王馆长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馆在1个月内组织好相关材料,以便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
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历史的呢?原来,袁大使与泉州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因为工作关系常来泉州,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不久,袁大使便调离福建,没想到几十年后,袁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情牵泉州。正是袁大使的这份热情和细心,成就了今天的“海丝”泉州。要不然,泉州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一直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为世人所知。
毛遂自荐,泉州感动国内外官员
袁大使的来信,对于泉州来说,无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喜讯。海交馆立即组织了一批历史文化工作者,在20天内赶出了一本介绍“海丝”文化研究的书籍,对泉州的海上交通史作了详细的介绍。
当年,王馆长全程组织和参与了此事。他说赶写的那本书书名很长、很特别,叫做《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圆满成功》。研究者们在书中明确提出:联合国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如果没有泉州参与,就等于陆上丝绸之路没有西安一样,是令人遗憾的。书中大量介绍了泉州丰富的海交文物,还附送了世界各国海交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资料。整理成册的书及录像等材料,被送到此次国际考察活动的“中国委员会”,即中国教科文组织手里。
王馆长说,不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西安、兰州,还是海上的广州,没有一个是“自己找上门的”。泉州的“毛遂自荐”,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也感动了许多专家。时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陈高华先生,恰好是这次考察活动的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也被泉州人的热情所感动,为把泉州列为考察点积极奔走。
198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召开会议,确定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陈高华先生在会上提出中国政府要求增加一个考察点———泉州。结果之好出乎人们的预料,不但所有与会委员一致通过,而且还表示将所有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放在泉州举行。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
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泉州崇福寺—— 南天春意盎然一尘不染菩提地; (岁次仲夏已卯元月) 焚刹秋英含秀万法尽归般若门。
(陈珍珍/敬撰 陈详耀/敬书) 佛国名城晨钟暮鼓声声振彻华藏界; (崇福沙门常觉/敬撰) 松湾古地斜塔长垣处处蕴涵妙法门。 (岁次已卯七月周昆民/书) 自古温陵称三巨刹; (已卯仲夏林子青/静撰) 而今崇福重现精蓝。
(泉郡林剑汉/敬书) 百世沧桑称得松湾古禅意; (岁次已卯常觉/敬撰并立) 千年斗换但闻崇福新焚音。 (林汉宗/敬书于古温陵) 步入清净之地应将尘念放下; (崇福寺山门中华丁丑年) 远观纷扰世界须抱悲愿消融。
(瑞今/撰 傅源/书) 泉州东湖公园—— 锦鲤含珠飞凤下田,十里湖山舒望眼; 玉球动石刺桐为郭,千秋风物入吟怀。 州通各国口岸,道如苍龙跨海; 湖踞名城东门,形似赤鲤吐珠。
斯湖为游观胜景; 此地乃息养名臣。 唐贤作记,宋守题词,遥想历朝俊杰; 晋水流徽,泉山毓秀,伫看滨海晴川。
泉州后城旅游文化街—— 千丝袅娜,小桥流水藏春色; (岁次壬午桂月) 百艺炜煌,大匠运斤振夏声。 (香江秦岭雪/撰 温陵执节棣之/书) 教通汉回,清真寺早传中外; (公元二零零二年) 节仰关岳,忠义祠崇历古今。
(陈详耀/撰并书) 南渡衣冠留晋俗; (郁达夫咏泉州诗) 四门词赋壮唐猷。 (辛已年初夏条岩左/笔) 远客幽怀,无忘华堂燕子; (秦岭雪为后城文化街撰) 游人雅意,共赏闽海潮音。
(辛已初冬怀晔/书) 开阁飞天迎群英; 放舟越海交诸国。 市舶通瀛著宋元,承先启后; (公元二零零一年) 文风滨海称邹鲁,炳旧开新。
(陈详耀/撰并书) 泉州状元街—— 欧阳之后六人亚魁帝榜; (南宋祝穆/撰) 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 (丁丑清和二月刘炳森/书) 龙跳天门帝卧凤阁; 桂生高岭莲出绿波。
(庄佼元)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升气运; (朱熹/撰) 文笔盖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清紫蔡罗钟间气; 蒙存浅达有遗书。
八闽形胜无双地; 四海人文第一邦。 泉州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兰陵古锡传泉郡; 梅里肇基衍晋江。
东观读书荣分雕锦; 西台执法望重豸冠。 祖溯延陵,派别支分归一本; 祠从南岳,地灵人杰奠千秋。
文物重光凝合族; 名祠振彩耀联宗。 泉州温陵美食街—— 蕃客西来,尽有奇珍惊海北; 晋人南渡,曾携乡味过江东。
(秦岭雪/撰 陈详耀/书) 小天地大场合,留我一席; 品人物说古今,饮他几杯。 (许书纪/撰 陈怀晔/书) 此处有家乡风月; (已卯年嘉平为温陵美食街书前人句) 举杯是故土乡情。
(棣之) 左传云:养福书范之福,身其康养者以之; 礼记曰:期颐易卦之颐,口自实期焉而已。 (颐性老人书) 泉州棋盘园—— 名郡古园呈异彩; (一九九七年清秋) 盛时旧巷变新颜。
(陈一鸣/撰 林聪权/书) 泉州花桥慈济宫—— 保健医灵,大道通仙道; 生平慈济,帝心即佛心。 (弟子张青郎/敬) 泉州东街—— 绣柱飞甍丝路千秋,重来喜海客摩肩珠玑照市; (一九九七年七月为东街重建) 红砖白石春风十里,此去看荷花映日翠浪摇空。
(香江秦岭雪/撰 温陵陈怀晔/书。
描写泉州的诗句1.《送顾泉州与新》明朝·邵宝一时三守邑多贤,佳报先从海上传。
直谏曾惊他日震,清修应比此传泉。凤凰仪羽非无地,黍稷馨香是有年。
五马双旌元贵重,朝廷异数况高悬。2.《题泉州延福寺壁》宋朝·曹勋春深犹未试春衣,漠漠轻寒酒力微。
堪笑杨花太轻薄,淡烟细雨不教肥。3.《泉州驿别太守契世玉》元朝·贡师泰老夫欲起犹便睡,候吏频催却治行。
万里烟云随骥足,五更风雨杂鸡声。乾坤笑我应无补,江海逢君倍有情。
且解金鱼沽别酒,洛阳桥下正潮平。4.《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唐朝·秦系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5.《送从弟归泉州》唐朝·许棠问省归南服,悬帆任北风。
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
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6.《泉州王道友舍簟乞颂》宋朝·释正觉秋入眠床水一方,江湖风月坐来凉。
浮浮爽气仙游去,身在苍烟白鸟行。7.《泉州安静堂》宋朝·蔡襄庭松永昼啭春禽,天气初晴又半阴。
惆怅此生多病恼,正看行乐独伤心。8.《别萧挺之泉州二首·八叶今成九》宋朝·杨万里八叶今成九,一枝谁敢双?野人应补外,贤者亦为邦。
夹岸梅临水,孤帆雪涌江。别愁才半掬,不遣我心降。
9.《泉州贡院举梁八咏·明年丹诏下枫宸》宋朝·真德秀明年丹诏下枫宸,定有英材起海濒。勉取梁公旧衣钵,从今人说两庚辰。
10.《送泉州李使君之任李使君赴泉州》唐朝·包何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11.《寄泉州孝忠光禅师》宋朝·李邴曩岁曾经度厄津,深将法力荷云门。如今稍觉神明复,拟欲酬师不报恩。
陈泗东祖籍金门,出生在泉州,乃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陈师海、父亲陈仲瑾是晚清举人,他的外曾祖许祖淳为泉州光禄卿许邦光之子,官任刑部郎,曾应金门吕世宜聘请主讲“浯江书院”。他写得一首好诗,20岁就被人誉为才子。
87年他恢复原祖籍地金门身份时曾写下三首七绝《怀乡》 1、吾家本在浯洲居,奕世务农更业渔。 流落郡城人不识,箪瓢陋巷诵诗书。
2、父祖蝉联宴鹿鸣,馨香俎豆最关情。 秋风送客浯江渡,忧记当年衣锦荣。
3、铎声自古振金门,讲学谈经礼义存。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麓,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重修。
岩宇依山而建呈三层楼阁式,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闻说儒师开绛帐,丝蔓长手衍儿孙。 草庵摩尼教遗址 类 别: 名山胜水 地 址: 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
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
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 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女比)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女比)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
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 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 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 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