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古诗大全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需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享年六十六岁。 【主要词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1.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春宵》苏轼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上元侍宴》苏轼
4.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花影》苏轼
5.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守岁诗 》苏轼
6.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儋耳》苏轼
7.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9.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1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田园: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
篮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余。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并引》
其一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佛:
《书普慈长老壁》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缘。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聒昼眠。
惟有两株红杏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苏轼写的千古流传的诗句主要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至言不繁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笔所未到气已吞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夕阳无语燕归愁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