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初年。全诗围绕新制布裘来布局谋篇。
前八句,从新制布裘着墨,反映诗人优裕的生活,为下文表现其愿望张本。后八句从新制布裘生开去,抒写诗人的感慨,表达其“推身利以利人”的愿望,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代可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脉相承。白居易另一首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怀:“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也可知我国的一些地方在中唐时已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制衣了。诗中“桂布”四句主要写新制布裘用料考究:一是洁白似雪的桂布,一是柔软如云的吴绵,且布重绵厚,取喻新颖贴切。
“朝拥”四句承接“为裘有余温”具体描叙新制布裘保暖性能好:在数九寒天,诗人白天拥着它,夜里盖在身上,浑身温暖如春。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以勤劳的双手裁制出如此用料考究、保暖性能好的布裘,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
二、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 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 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 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 练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 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涩毳缕硬, 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 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 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 线厚丝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元和四年(809),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创作了组诗《新乐府》。这组诗共有50首,《红线毯》是其中的第二十九首。
这首诗通过宣州太守令织工“加样织”红线毯进贡皇宫这一典型事例,揭露当时的地方官吏劳民伤财来诌媚皇帝的丑恶嘴脸,并“忧蚕桑之费了”(原题下小序)。 白居易的新乐府在结构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共志”,即诗的开篇点题,结尾揭示诗的主题;而中间部分则往往承接开篇加以铺叙》。
《红线毯》便充分体现了此特点。首句“红线毯”,是名副其实的“标其目”。
自“择茧”句至“线厚丝多卷不得”,围绕织造红线毯加以铺叙。首先叙写织造红线毯的主要工序:精选好茧,用清水煮后抽丝,再选好丝练成线,以红蓝花来染,染得比真花还红,再按照既定的规格织就。
接着,采用白描与衬托的笔法,着重描写红线毯质地松软、有弹性,色彩鲜艳赛红花,突出其“温且柔”的特点。以上也间接地反映出织造红线毯费丝之多。
最后,点明宣州太实劳民佃财,令织工“加样织”红线毯是为了进贡宫 中,并点明织造这种红线毯极为费丝:“线厚丝多卷不得”。诗的结尾,显其志,揭示“忧蚕桑之费”的主题:“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红线毯的精美绝伦。
“忧蚕桑之费也”,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丝织品达到惊人的水平。 三、缭绫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缭绫》是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一首,诗题下原夺小序:“念女工之劳也”。
其诗旨也就在于此。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全诗以缭绫为题材,着力描绘缭绫的精美奇绝,从而,突现织造缭绫费工惊人,达到“念女工之劳”的目的。诗中运用联想、比喻等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摹写缭绫的精美奇绝:它出自“越溪寒女”之手,不同于罗、绡、纨、绮这些丝织品,其形状,犹如明月映照下的天台山前悬泻的瀑布;其花纹,宛若白云飘荡,秋雁飞翔;其色彩,由“地铺白烟花簇雪”染得像江南春水那般碧绿;染成织就,制为舞衣服,其奇纹与异彩交相辉映,无论是正看、反看,花光都闪烁不定。
缭绫如此精精美奇绝,“越溪寒女”织就它所耗费的劳动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 “越溪寒女”为织就缭绫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而她衣单身寒,却不能用缭绫为自己御寒。
因为“寒女”是听“中使宣口敕”,为包括“昭阳舞人”在内的“汉宫姬”而“琦上以样人间织”的。可是,“昭阳舞人”却把用缭绫制成的价值千金的舞衣乍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这里,对比鲜明,也就更有力地表现了诗的主题:“念女工。
1.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唐】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2. 竹枝
【唐】皇甫松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3. 李卫公
【唐】李商隐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4. 燕台四首·夏
【唐】李商隐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留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
5. 金缕曲/贺新郎
【宋】刘辰翁
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采涧绿,久延伫。
《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乐府诗集》共收《子夜四时歌》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这里所选的是“夏歌”中的第七首。
这首南朝乐府民歌,写思妇对客居异地的丈夫的怀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妇的辛苦与怨恨。这位思妇,显然也是个丝妇,她辛辛苦苦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而她却所获甚微,“犹苦身”。是谁掠夺了其劳动果实,诗中虽未明言直说,但我们不难想象得出这掠夺者当是彼时彼地的豪富。思妇的劳动果实大都被剥夺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客居异乡的丈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全诗语言凝练,委婉含蓄,运用双关语也自然贴切,较能体现出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已有唐代诗人杜荀鹤“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与宋代诗人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怨恨不平,只是不似后者那般直率罢了
类似的还有:
《读曲歌》(之八十二)
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
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
《采桑度》(之五)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
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
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
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
练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
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涩毳缕硬,
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
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
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
线厚丝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缭绫》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1,《刘氏善举》未知:佚名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2,《离妇》唐代:张籍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
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离。 托身言同穴,今日事乖违。
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 堂上谢姑嫜,长跪请离辞。
姑嫜见我往,将决复沉疑。 与我古时钏,留我嫁时衣。
高堂拊我身,哭我于路陲。 昔日初为妇,当君贫贱时。
昼夜常纺织,不得事蛾眉。 辛勤积黄金,济君寒与饥。
洛阳买大宅,邯郸买侍儿。 夫婿乘龙马,出入有光仪。
将为富家妇,永为子孙资。 谁谓出君门,一身上车归。
有子未必荣,无子坐生悲。 为人莫作女,作女实难为。
3,《效古秋夜长》唐代:钱起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含情纺织孤灯尽, 拭泪相思寒漏长。
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闻落叶, 应怜寒女独无衣。4,《娇女诗》魏晋 作者: 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5,《九张机》宋代 无名氏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
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
织成一段,回文锦字,将去寄呈伊。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
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
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雕花铺锦半离披,兰房别有留春计。
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
无端翦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
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 九张机,一心长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红堆被。
都将春色,藏头裹面,不怕睡多时。
1.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选自咏绣障(胡令能) 2.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选自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 3.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选自采桑度(之五) 4.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选自缫丝行(范成大) 5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
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选自读曲歌(之八十二) 1.《咏绣障》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句。说的是傍晚时分,堂屋前面的花朵开放得鲜艳美丽,女工们拿着描花的彩笔,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绷着绣布的绣架上。
绣成的屏风摆放在春天的花园里,因绣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中的花间飞来。 2.《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这首南朝乐府民歌,写思妇对客居异地的丈夫的怀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妇的辛苦与怨恨。
这位思妇,显然也是个丝妇,她辛辛苦苦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而她却所获甚微,“犹苦身”。是谁掠夺了其劳动果实,诗中虽未明言直说,但我们不难想象得出这掠夺者当是彼时彼地的豪富。
思妇的劳动果实大都被剥夺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客居异乡的丈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3.《采桑度》(之五)这首诗是写男女同往采桑之情事。
前两句描写一对恋人同往采桑,时值阳春三月,桑叶茂盛,可他们却顾不上采桑,在林间尽情相悦,饶有情趣。这两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相悦之态,如闻其人嬉笑之声。
4.《缫丝行》(范成大)这首诗的妙处不仅在于传神地描绘了妇姑缫丝的情景,还在于以此来衬托“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将反映农村织妇的辛勤劳动与揭示封建剥削结合起来。“今年”两句是说,缫丝的妇姑在往年还有余丝织成绢,留作己用,可“今年”却不得暇织,急着将丝全都卖出去。
其潜台词是:赋税加重,官府催租急,妇姑不得不缫丝卖丝。这两句与上文互相映衬,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5.读曲歌(之八十二)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以一位卖布女的自我表白委婉曲折地抒写了此女对前来买布的情人深挚爱情。
1、银灯青琐裁缝歇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2、灯底裁缝剪刀冷 唐 白居易 《寒闺怨》3、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杜甫 《白丝行》4、裁缝无处等 唐 孟浩然 《闺情》5、为客裁缝君自见 唐 李白 《庐江主人妇》6、欲学裁缝须准拟 唐 元稹 《相和歌辞·董逃行》7、还恐裁缝罢 唐 虞世南 《相和歌辞·中妇织流黄》8、裁缝长短不能定 唐 张籍 《舞曲歌辞·白纻歌》9、对君裁缝泉下衣 唐 张籍 《杂曲歌辞·妾薄命》10、为许裁缝改昔时 唐 刘希夷 《捣衣篇》11、裁缝忆老妻 唐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12、裁缝云雾成御衣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13、只向裁缝委箱箧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14、裁缝寄远方 唐 杨凝 《秋夜听捣衣》15、裁缝细意花枝斗 宋 陈克 《渔家傲·宝瑟尘生郎去后》16、灯下裁缝 宋 戴复古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17、料想裁缝 宋 蒋捷 《白苎》18、白苎裁缝 宋 蒋捷 《应天长·柳湖载酒》19、裁缝衣著 宋 无名氏 《九张机》20、非独学裁缝 唐 孟郊 《古意》21、破尽裁缝衣 唐 元稹 《张旧蚊帱》22、春衫无复旧裁缝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八首》23、衣衫难作远裁缝 唐 元稹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24、病妻亲为我裁缝 唐 白居易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25、灯底裁缝剪刀冷 唐 白居易 《空闺怨》26、金刀玉指裁缝促 唐 陈标 《长安秋思》27、且试莫裁缝 唐 朱琳 《开缄怨》28、裁缝纨与素 魏晋 曹植 《浮萍篇》29、旅服少裁缝 南北朝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30、裁缝箧笥人 南北朝 何逊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31、状锦无裁缝 南北朝 何逊 《咏杂花诗》32、裁缝付边使 宋 李复 《和人子夜四时歌》33、裁缝失分寸 宋 梅尧臣 《送徐无党归婺州》34、裁缝大练成春服 宋 司马光 《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35、金针玉尺裁缝处 宋 王珪 《宫词》36、天边华盖会裁缝 宋 王禹偁 《和冯中允仙娥峰》37、裁缝中禁又迎祥 宋 夏竦 《皇后阁端午帖子》38、裁缝云雾成御衣 宋 项安世 《四伯父生朝集老杜句二十韵》39、裁缝苦思诗千首 宋 杨万里 《至日薄寒》40、裁缝寄远道 唐 李白 《子夜四时歌·冬歌》。
1、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处:唐代·孟郊《游子吟》
释义: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2、原文: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出处:唐代·王勃《林塘怀友》
释义:美丽的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花草,仙女的机杼上织着早晨的云霞。
3、原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出处:唐代·白居易《缭绫》
释义: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4、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出处:唐代·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释义: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5、原文: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出处:唐代·白居易《新乐府 缭绫 念女工之劳也》
释义: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4、《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6、《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