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紫芝峰下,小小山居。
家风淡薄,堂供萧疏。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
天中令节,不用书符。
《失调名》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粽团桃柳,盈门共垒,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乙丑重五》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
寂寞废诗仍止酒,今年真负此佳时。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喜迁莺 (宋·黄裳)
(1)梅霖:梅雨。这三句意谓,梅雨刚刚停歇,正是深红色的石榴花争开的时节。写时令之美。
(2)角黍:粽子,因以芦叶裹成角状,故名。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香蒲:草名,可供食用。金玉:极言其精致、珍贵。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这几句写宴会之盛。
(3)斗巧:比赛技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玉腕:雪白的手腕,指代女子。彩丝双结:把彩丝连结在手腕上。《荆楚岁时记》:“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两句意谓青年男女用五彩丝缠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戏。
(4)舣彩舫:把彩船停靠在岸边,舣船拢岸。两两:一双双,一对对。
(5)喧雷:喧响声如雷。方彻:才完结。
(6)高揭:高高掀起,指日暮仍有人观竞渡。
(7)钩:形容新月如钩。
此词上片先写端午自然风光,接着铺述种种风俗:尝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而竞龙舟是其中最盛大的习俗。全词有点有面,有叙有议,声与色齐作,景与情交融。音节浏亮,造语清圆,色泽艳丽,感情欢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风俗画。
我只会吃粽子,但不会包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我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我好奇地问:“您在干什么?”奶奶笑着说:“我在包粽子。”我兴奋地说:“哇!我最喜欢吃粽子啦!”奶奶依旧笑着说:“过一会你就可以吃了。”说完,又继续包起来。我看了有半分钟,突然乞求地对奶奶说:“您让我包一下粽子吧。”奶奶经不住我的央求,只好让我试一试。
我先挑选好粽叶,放在水里洗干净,哇!真像一条条腰带。再把米也洗干净,放在盆里,然后把粽叶一折,就像“漏斗”一样。奶奶突然对我说:“别把粽叶折破了,还有,舀米进漏斗时,手要握实,不然,就不结实。”我听了之后牢牢地记在心里。我小心翼翼地尝试着。
不过还是有偏差:米填少了,粽叶破了无法包。我不气馁,有做了一个,我觉得还是不行:米填多了,丝线扎不住。终于,第三个包成了,一个粽子变成了一个小星星。不过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我的还只是“丑小鸭”。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又做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漂亮,我高兴极了。
最后,我把粽子交给了奶奶,奶奶把一个个像小星星的粽子倒在了锅里,它们像一群小鸡奔向窝里。闻着粽叶的香味,我口水直流。奶奶看见了:“看你这个样子,真是一只小馋猫。”
虽然这是第一次包粽子,也包的不算很好,不过我很有成就感啊!
1.端午粽子
端午
一个记载时间的名词
你锁定华人的记忆
把远古的风俗
把火与生存的理想
交给一个个昼与夜的期盼
燃烧
代代不息的龙子龙孙的热情
粽子
一个美丽的温柔
包裹着
天天年年的沸腾
沸腾的
是你的苇叶
你的糯米
屈原的忠心
和我们的端午
我的长发飞舞
手捧滚烫的端午粽子
悬钟馗神像
挂艾叶菖蒲
喝雄黄美酒
在万千龙舟飞翔的瞬间
端午节的风同风俗
蒸发无尽的冷泪
无穷的幽怨
莫名的光与影的传说
霹雳啊
怒吼吧
让我们熔化在端午节的彩虹
2.端午生香
粽子香,
香满堂。
艾叶香,
香满房。
桃枝绿,
麦儿黄。
这端午,
那重午,
处处都端阳。
3. 包粽子,有棱角。
雄黄酒,消灭祸。
艾蒿插在大门口。
江上竞渡有龙舟。
4.五月之忆
五月之忆饱满如一只竹叶粽子。
艾蒲和河水平长
三两声早起的龙舟鼓点
端午还青
五月就是梅子黄时的雨
一声鞭哨春天走得远了
泥脚背的汉子掮起犁铧
气息是春天的温和以及夏天的热
野蒿的熟香溢出来了
五月的回忆远离城市
远离乡村的时候是提及的重点
与中秋、重阳以及旧历年底
在远望故乡的情境中容易被突出
五月是一幅图画
小时候连着酸甜的杏、粽子以及龙舟
长大后是无法表达的
而我故乡的人们都懂的
5.以粽子为题作的诗:
四角尖尖草缚腰,
浪荡锅中走一遭。
若还撞见唐三藏,
将来剥得赤条条。
香粽年年祭屈原,
斋僧今日结良缘。
满堂供尽知多少,
生死工夫那个先?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葛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辞世颂
生时重午,为僧重午,得罪重午,死时重午。
为前生欠他债负,若不当时承认,又恐他人受苦。
今日事已分明,不着抽身回去!
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自舌尽消除;
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留得屈原香粽在,
龙舟竞渡尽争先。
从今剪断缘丝索,
不用来生复结缘。
lu.net/gd/f/fengmenglong/jsty/007.htm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