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驾一叶小舟泛游在茫茫江水上的名句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
(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 这是一片银亮的海,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仿佛刚刚熨过的厚蓝布。——邓刚《龙兵过》
海是静谧的,象油脂似的又黑又浓。
——(苏)高尔基《契尔卡什》
5 水上不见一丝风,海洋安睡得象吃奶的乳婴…… ——(英)拜伦《唐璜》
海面风平浪静,犹如一块蓝色的宝石。——
(委内瑞拉)罗·加列戈斯《显灵节》。
6 《致大海》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1) 是啊!满视野的蓝色。
无暇、透明,纯洁、安静,足以融化自己的一种颜色,那是自然唯一赋予大海的颜色。 2) 站在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平静、温和,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着,发出阵阵叫声往水中乱窜的鱼儿们飞去,一只只海鸥就像是火箭般往水里面直冲。
凉爽的海风在海岸边围绕着,把我身上的暑气吹散了,整个人舒服多了。 3) 你听!岸边的海涛声,小孩的欢笑声,树林里的沙沙声,交织成了一曲名叫《大海》的交响乐,悦耳动听,我爱大海,爱它的一望无际,爱它的空气清鲜,爱它的神秘,爱它的美丽,我爱大海。
因为大海在我心中编织了一个五彩的梦,让我随时随地都能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遨游。
柳宗元 【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孤零零的小船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孤舟:孤零零的小船
李世民 【赐房玄龄】太液仙舟迥,西园隐上才. 汉、唐京城皆有大液池,象蓬莱仙境,故称池中舟为“仙舟”.
卢照邻 【葮川独泛】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横舟:停船
孟浩然 【北涧泛舟】 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浮舟:漂浮的小船
李白 【渌水曲】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荡舟人:摇船的人
王昌龄 【送刘十五之郡】 扁舟事洛阳,窅窅含楚月.扁舟:一叶扁舟
王湾 【次北固山下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行舟:行驶的船舶
李白【 送友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舟:船
吕岩【 绝句 】问谷几何先给直,作舟用济广通津.舟:船
常有这样的情景浮现在脑海中:一群年幼的孩子,整整齐齐地坐在私塾里,手里捧着书,一边摇头晃脑,颇有些诚惶诚恐地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边偷偷用眼角余光瞄着前方,讲桌后是目光严肃的先生,戒尺轻轻敲击出节奏.诚然,稚嫩的童音朗诵不出思念的味道,年幼的孩子们也完全不懂得家乡的意义,更不会明白年少离家的苦楚辛酸,所谓的诗歌,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令人头痛的课业罢了,如若背诵不出,兴许明日大伙的游戏就会被先生禁止参加.
从古至今,不论以何种形式,不论自主或是被迫,研究学问之人,求官求名之人,指点江山社稷之人,说书讲经之人,无一例外,都被诗歌熏陶着,浸染着.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我的心仿佛被那些深绿浓密的海藻纠缠住,聆听它们用文字诉说着尘封的旧事,感受着他们用文字承载的属于诗人的幸福与哀恸,攀登着它们用文字构筑起的不朽的瑰丽奇峰.
在这初夏的日子里,便来说说这明艳热情的夏日吧.
雨后积水的辋川,王维看那水汽氤氲,广漠空蒙的平畴上,淡淡的天空中一行飞鸟掠过,姿态是那样潇洒闲适,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深处传来清脆啼叫,于是他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孟夏初至的江南,贾弇看倒繁盛的子母竹紧凑地生长在一起,清亮的光线穿透层层叠叠,雾气萦绕的竹林,照在温湿的地面上,仿佛形成了华丽楼阁的阴翳,不远处的池塘边,青蛙们合唱着热情的乐曲,于是他说“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月光如水的凉夜,赵师秀静静独坐桌边,一豆烛光忽明忽暗地闪烁跳跃,指间捏着白色的棋子,敲击棋盘的脆响回荡在格外静谧的夜里,于是他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谈及夏日,怎能不说那美人如玉的主角——莲.
莲即荷,又称芙蓉,芙蕖,菡萏.莲花朝日艳且鲜,莲叶秀色罗青烟,莲蕊摇滟有寒香.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说的是离家的游子对故乡的眷恋,紧贴着水面而生的圆荷,被微风托举起来,漾开一片片涟漪,犹如翠绿的罗裙摇曳生姿.
莲素高洁,古人早有以莲叶荷花制成衣服,穿之于身便象征着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傅亮“咏三闾之披服,美佩兰而荷裳”.
江南的莲更是拥有与众不同的没,引诗人竞相赞美.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张养浩说“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正因此,无数优美的采莲曲在江南被咏唱着.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夏日的莲清爽宜人,淡雅消暑;有莲的夏日,仿佛亦不再酷热难当,惹人烦躁.更有无数赞美莲,赞美夏日的诗句,让人不禁沉浸在那些简洁深刻,文采飞扬的古诗中.
浣溪沙(黄机)
绿绮空弹恨未平。可堪执手送行人。碧酒谩将珍重意,莫辞斟。我定忆君吟渭北,君须思我赋停云。未信高山流水曲,断知音。
瑞鹤仙(吕胜己)
残梅飘簌簌。看柳上春归,揉条新绿。娇莺离幽谷。弄弹簧清响,飞迁乔木。年华迅速。叹浮生、流晖转烛。自春来、每每遨游,多办九霞醽醁。溪北。踏青微步,斗草慵眠,锦裀花褥。铅华簇簇。歌声妙、间丝竹。爱一川好处,高山流水,不减城南杜曲。笑平生、卓地无锥,老来富足。
金菊对芙蓉(刘清夫)
浅拂春山,慢横秋水,玉纤闲理丝桐。按清冷繁露,淡伫悲风。素弦瑶轸调新韵,颤翠翘、金簇芙蓉。叠蠲重锁,轻挑慢摘,特地情浓。泛商刻羽无穷。似和鸣鸾凤,律应雌雄。问高山流水,此意谁同。个中只许知音听,有茂陵、车马雍容。画帘人静,琴心三叠,时倒金锺。
贺新郎(李好古1)
人物风流远。忆当年、江东跌宕,知音南阮。惯倚胡床闲寄傲,妥腹难凭琴桉。妙制拥、银蟾光满。千古不传谁好事,忽茂陵、金碗人间见。轻擘动,思无限。长安钗鬓春横乱。仿规模、红条带拨,媚深情浅。安识高山流水趣,儿女空传恩怨。使得似、支郎萧散。听到三闾沈绝处,惨悲风、摇落寒江岸。不肠断,也肠断。
七绝(梁羽生)
弹剑狂歌过蓟州,空抛红豆意悠悠。
高山流水人何在,侠骨柔肠总惹愁。
写意二首(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风入松 咏书景(沈禧)
竹冠藜杖葛裁襟。华发半盈簪。尘缘一点无萦绊,闲边趣、不管浮沉。姓字不闻入耳,梦魂长绕山林。相随惟有一床琴。得趣最幽深。溪桥野径忘危险,任迢遥、为觅知音。一曲高山流水,利名都不关心。
风入松(沈禧)
虬枝撑月倚高寒。瘦影拂琅*。露华冷沁苍苔润,更深后、万籁声乾。尘虑于时顿息,冲襟此际惟宽。俨然妆饰整衣冠。独抱素琴弹。铿金戛玉何清趣,知音少、空自嗟叹。志在高山流水,□惊别鹤离鸾。
风入松 咏书景(沈禧)
竹冠藜杖葛裁襟。华发半盈簪。尘缘一点无萦绊,闲边趣、不管浮沉。姓字不闻入耳,梦魂长绕山林。相随惟有一床琴。得趣最幽深。溪桥野径忘危险,任迢遥、为觅知音。一曲高山流水,利名都不关心。
风入松(沈禧)
虬枝撑月倚高寒。瘦影拂琅*。露华冷沁苍苔润,更深后、万籁声乾。尘虑于时顿息,冲襟此际惟宽。俨然妆饰整衣冠。独抱素琴弹。铿金戛玉何清趣,知音少、空自嗟叹。志在高山流水,□惊别鹤离鸾。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寄:寓托。
蜉蝣(fú 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赤壁赋》,原文较长,节选如下:
【原文节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白话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扩展资料: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此篇《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赤壁赋(苏轼作品)
描写海、龙、船的古诗: 一,有关“龙”的古诗(未涉近体诗,下同) 1,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诗经 【山有扶苏】 2,龙盾之合,鋈以??。 【小戎】 3,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蓼萧】 4,龙?缪粞簦土逖胙搿? 【载见】 5,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酌】 6,龙?绯徐耄味? 【閟宫】 7,龙?缡耍蠹Y是承。
【玄鸟】 8,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何天之龙。【长发】 9,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楚辞 【远游】 10,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招魂】 11,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大招】 12,苍龙蚴虬於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惜誓】 13,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自悲】 14,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昭世】 15,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陶壅】 16,驰六龙於三危兮,朝西灵於九滨。
【远游】 17,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大司命】 18,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
【湘君】 19,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离骚】 20,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天问】 21,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别诗】汉无名氏 22,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孔雀东南飞】汉无名氏 23,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陇西行】汉无名氏 24,乘云驾龙,郁何务务。 【气出唱华阴山】魏 曹操 25,驾六龙,乘风而行。
【气出唱驾六龙】魏-曹操 26,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岗。 【却东西门行】魏-曹操 27,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赋】魏-曹植 28,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薤露篇】魏-曹植 39,鱼龙????,山鸟群飞。
【赠秀才从军】 晋-嵇康 30,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 31,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游黄檗山】南北朝-江淹 32,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挽舟者歌】隋无名氏 33,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长恨歌】唐-白居易 34,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 【百炼镜】唐-白居易 35,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哀王孙】唐-杜甫 36,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杜甫 37,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唐-杜甫 38,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白马篇】 唐-李白 39,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北风行】 唐-李白 4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唐-李白 有关“龙”的古诗先贴以上40首。 有关“海”、“船”者待续。
二,有关“海”的古诗 1,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诗经【沔水】 2,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江汉】 3,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玄鸟】 4,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长发】 5,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楚辞【远游】 6,东有大海,溺水??林弧!敬笳小? 7,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楚辞-七谏【怨世】 8,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楚辞-九怀【陶壅】 9,周流览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
楚辞-九叹【远游】 10,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悲回风】屈原 11,河海应龙?何尽何历?【天问】屈原 1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大风歌】汉 刘邦 13,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琴歌二首】汉 司马相如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两汉乐府 15,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有所思】 两汉乐府 16,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饮马长城窟行】汉无名氏 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短歌行】 曹操 1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19,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曹植 20,鰕[鱼且]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鰕[鱼且]篇】曹植 21,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胡笳十八拍】蔡琰 22,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咏怀】阮籍 2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陶渊明 24,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饮酒】陶渊明 25,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拟古】陶渊明 26,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西洲曲】南朝民歌 27,去旧国,违旧乡,旧山旧海悠且长。【怀园引】南北朝-谢庄 28,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
【镜赋】南北朝-庾信 29,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 白居易 30,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浪淘沙】白居易 31,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浪淘沙】白居易 32,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梦仙】白居易 33,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题海图屏风】白居易 34,青天无停云,沧海无停津。 【长相思】曹邺 35,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后出塞五首】杜甫 36,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北征】杜甫 37,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38,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李白 39,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把酒问月】 李白 40,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古风】 李白 (待续)。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结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
“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
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即得名于此。
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她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
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
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 陶《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 干《题君山》 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之神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故君山又称湖山。正是其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吸引历代诗人写就了一首首颇具审美价值的妙诗。
上录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与方干的《题君山》(一说作者为程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首同题诗,吟咏的对象都是洞庭湖的君山,其构思也都新颖巧妙,而又各有千秋。
诗贵创新,尤其是在构思上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选择新的表现角度。惟其如此,诗才有诗味,也才能耐人寻味,不胫而走。
雍陶与方干深得个中三昧,其诗吟咏君山都注意避免重复前人的诗境,而写出新意来。雍陶的《题君山》,描绘洞庭君山之美景,起笔便不同凡响:“烟波不动影沉沉。”
这里,诗人未正面描写君山,而是从其在洞庭湖中的倒影写起,以“不动”二字明言湖面风平浪静,水波不兴,以“沉沉”二字凸现君山倒影颜色的深沉与凝重,暗中点题,别具匠心。次句从色彩方面着墨,以“碧色全无”状写湖水之色,以“翠色深”状写君山之色,二者相互映衬。
以上两句实写湖光山色的自然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态的湖山倒影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写湖中君山倒影,转为虚写神话传说,并与湖山的描写融合起来。
“疑是水仙梳洗处”,意为:这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湘君姊妹梳洗生活的地方吧!此句虽想落天外,却情生目前,因为“疑是”的根据,即在前两句。倘若无前两句对湖光山色的实写,便缺乏激发想象的因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