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
更奇的是击之灵璧石做的磐。“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璧石的。
所谓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
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
更奇的是击之灵璧石做的磐。“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璧石的诗。
灵璧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璧。
色如墨,声如磬 灵璧石天下奇。灵璧石独具神韵,闻名遐迩,领骚神州,古往今来有无数石痴为之倾倒,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赏石界产生强烈影响。
灵璧石主要特征概括为:“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
一奇为色。黑如墨玉,磨之可为镜;白色则泽润如羊脂,犹如一团白云;彩色石红、黄、青、蓝搭配,美不胜收。
二奇为声。犹如金振玉鸣,历来有金石之声的说法。
扣之有声,克谐八音。灵璧磬石在古典乐器中鹤立鸡群,向来被皇家宫廷所喜爱。
可以制作成为编磬、垂磬、特磬和,鱼磬等。据《文房器具笺》记载:“有旧玉者股三寸,长尺余,古之遍磬也。
有灵璧石色黑性坚者妙,悬之斋中,客有谈及人间事,击之以待清耳”。由此看来,灵璧石优美的音质,不仅上层喜爱,庶民百姓也爱不释手。
三奇为质。灵璧石在所有的奇石中,硬度最好,处于4—7之间,最利于长期收藏。
其石,质经有关部门测定,无放射质,无有害化学成分。1994年经国家建材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灵璧石中含有十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锶的含量高达0.48%,具有促进人体健康,抗癌增寿的功效。
所以利用灵璧石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是符合环境保护和国际流行的绿色用品之要求,深受海内外普遍欢迎。它是集鉴赏、收藏、实用、工艺、保健于一体,是其它奇石都难以媲美的石中之奇。
一怪为瘦。瘦——体态窈窕,实兀嵌空。
乃阳刚之谓。以石体而论,其势棱角毕现,刚硬苗条,中枢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昂然。
二怪为透。透——洞豁贯穿,玲珑剔透。
石多孔多洞,灵动飞舞,仰俯观而多姿多势。古人云:石以玲珑透空者为上品。
透——可活全石,也符合阴柔为清的审美观。现仍留存在世的古代灵璧石“中华峰”可称透之美石之典型。
三怪为漏。漏——空穴委曲,鬼斧神工。
漏者,茅屋夜雨,柳稍垂露,上下可穿行也。上可乘天冰,下可接地气,惟漏可行。
石峰有漏,则体若莲瓣,翻唇吐樱,跌宕多姿,疏郎明了。现上海豫园中有一古代灵璧石名为玉玲珑(又说太湖石),可谓“漏”之神品。
朵云突兀,万窍灵通,一孔注水,孔孔皆出,若自下焚香于一孔,则众孔皆烟。何不为奇也。
四怪为皱。皱——皱毂叠浪,岩窦纵横。
皱石之外像。其纡回峭折,氤氲连绵,起伏松弛,阴阳正背,石肤收放皆归于皱。
灵璧石的皱象犹如斧劈千仞;似海浪层层,大雪叠叠;象春风吹碧水,微波滚滚;石肤若披麻,千丝万缕。其之“皱''真奇也。
五怪为丑。丑——丑极则美,美极则丑。
丑而雄,丑而秀,乍看怪丑,实则娇美。丑是自然天成,大璞不雕,返朴归真的美学观念,是赏石文化的最高品位。
总之,灵璧石瘦者铁骨铮铮,透者跌宕,漏者遒逦,皱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丑而不丑。灵璧石可谓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
形态大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神美貌丽。 魅力独特 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具有4个方面的独特之美,坚贞美 坚是石的主要特点,更是供石的首要条件。硬度低的奇石,易风化剥蚀,虽然好的造型而不能保持永恒,失去收藏价值。
所以一块奇石,虽然具有造型,纹理、色彩等诸多奇特条件,但因其硬度低便不能跻身于奇石之林,更不能成为精品。灵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和温润感。
其坚贞之特质,为供石之最。 造型美 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之古物,它经过宇宙混沌时期强烈造山运动的褶皱、断裂、辗压和亿万年的风化雨浸、水镌土蚀等内部和外营力的自然雕凿下,扭曲劈裂、去软留坚、孔洞沟壑,峻岭起伏,缠结纷乱,形成了各种造型奇特,天然成趣,独一无二,罕贵难求的艺术品。
灵璧石更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一块块坚实青莹、造型奇特的天然雕塑品。当人们走进灵璧层峦中去踏山寻石,呈现在你眼前的有峰峦洞壑、剔透玲珑、惮奇尽怪,黛色荧荧的(山免)岩怪石,还会发现在众多的奇石中有鳞者、角者、游者、翔者、菡萏、蟠螭、仙翁、美女、菩萨、高士,或卧或。
(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
(唐)白居易·太湖石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宋)王令·假山 鲸牙鲲鬣相摩捽,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挟。
(宋)陆游·闲居自述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间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宋)陆游·题昆山石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宋)方岩·灵璧磬石歌 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巨灵恕拗天柱掷,平地苍龙卷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岗岗翠,乾坤所宝落世间。
(宋)黄庭坚·刘晦叔洮河石砚 久闻岷山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 兼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苏轼·双石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井埋盆故自痴。
但觉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宋)米芾·研山铭 五色水,浮昆仑。
潭在顶,出黑云。 挂龙怪,烁电痕。
极变化,阖道门。 (宋)辛弃疾·咏石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元)张雨·得昆山石 昆邱尺壁惊人眼,眼底都无蒿华苍; 隐岩连环蜕山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孤根立雪依琴存,小杂生云润笔床; 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 (明)王世贞·题灵璧石 有石高仅尺,宛而巫山同。
许借从吾弟,移来仗小童。 雨垂青欲滴,云过碧争雄。
安得壶公引,轻身住此中。 (清)郑板桥·石 欲学云林画石头,愧他笔墨太轻柔。
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处求。 (清)郑板桥·石峰 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须折我腰。 杜甫欣赏一盆假山 一篑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 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
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 园林几盛衰,花木几更易。
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 清人归庄 昆山石 江东之山良秀绝,历代人才多英杰。
灵气旁流到物产,石状离奇色明洁 白居易 赏石 诗二首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叠翠斑。
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陆游名句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吴昌硕咏石诗 名句 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吟七律一首 工夫石外寻修养,文海书山增智商。
师古不泥为创建,传承感悟得良方。 审时度势出精语,意决志坚兴典章。
蹈矩循规终覆辙,集思广益谱新腔。
(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
(唐)白居易·太湖石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宋)王令·假山 鲸牙鲲鬣相摩捽,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神颠鬼胁相撑挟。
(宋)陆游·闲居自述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间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宋)陆游·题昆山石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宋)方岩·灵璧磬石歌 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巨灵恕拗天柱掷,平地苍龙卷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岗岗翠,乾坤所宝落世间。
(宋)黄庭坚·刘晦叔洮河石砚 久闻岷山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 兼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苏轼·双石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井埋盆故自痴。
但觉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宋)米芾·研山铭 五色水,浮昆仑。
潭在顶,出黑云。 挂龙怪,烁电痕。
极变化,阖道门。 (宋)辛弃疾·咏石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元)张雨·得昆山石 昆邱尺壁惊人眼,眼底都无蒿华苍; 隐岩连环蜕山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孤根立雪依琴存,小杂生云润笔床; 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 (明)王世贞·题灵璧石 有石高仅尺,宛而巫山同。
许借从吾弟,移来仗小童。 雨垂青欲滴,云过碧争雄。
安得壶公引,轻身住此中。 (清)郑板桥·石 欲学云林画石头,愧他笔墨太轻柔。
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处求。 (清)郑板桥·石峰 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须折我腰。 杜甫欣赏一盆假山 一篑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 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
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 园林几盛衰,花木几更易。
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 清人归庄 昆山石 江东之山良秀绝,历代人才多英杰。
灵气旁流到物产,石状离奇色明洁 白居易 赏石 诗二首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叠翠斑。
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陆游名句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吴昌硕咏石诗 名句 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吟七律一首 工夫石外寻修养,文海书山增智商。
师古不泥为创建,传承感悟得良方。 审时度势出精语,意决志坚兴典章。
蹈矩循规终覆辙,集思广益谱新腔。
中国收藏及鉴赏奇石的历史由来以久。
号称古代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为之痴迷,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了解一下灵璧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提高我们整体鉴赏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灵璧石因产在安徽省灵璧县而得名。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另据《枸橼篇》载“泗水之滨多美石”。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谴使者“以币求之”,分给“诸庙以为磬”。
这里的泗滨美石,就是人们所称的灵璧石。 此后一段历史时期,直至唐以前的墨人骚客、官宦达贵,在文献中对灵璧石提及的甚少。
但作为一种石文化现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春秋时代《阕子》里曾记述了“宋之愚人”因收藏奇石而遭人嘲笑的故事。
秦汉直至南北朝时期,有关赏石的记载多限于皇家宫苑和贵族园林。被后人尊奉为赏石祖师陶渊明醉卧的‘醒石’,也并没有确指是哪一石种。
所以说,灵璧石同其它奇石一样,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唐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
文人骚客,诗酒风流。他们将奇石引向民间,引进书房客厅。
面对奇石,诗兴勃发。灵璧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且峰峦洞壑,岩釉奇巧,清润奇秀,色彩艳丽,自然引起他们的共鸣与喜好。
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是灵璧奇石的爱好者。白居易在今宿州毓村东林草堂居住,常徜徉于灵璧山水之间,将奇形怪状的灵璧石置于中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白居易还在总结玩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石十德”,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玩石的文化意趣,为赏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灵璧石文化的繁荣期。而开“痴迷型”赏石风气之先的,则是这一时代那位多愁善感,极富艺术家气质的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祖籍徐州,继承父志,置砚务官开发灵璧研山和皖南歙砚。自此灵璧石开始名扬四海。
是时,李煜藏一方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为稀世之宝。据《灵璧石考》记载,这方研山径逾尺,共36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
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后这方研山几易其主,成为藏石史上的一段佳话。
宋代出现了苏轼、米芾这两位中国赏石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艺术家。 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酷爱灵璧石,曾数次到灵璧县觅石清供。
他赏石、玩石的性格,就和他的性格一样豁达、磊落。为了换取一方“麋鹿宛颈石”,他泼墨作《丑石风竹图》贻之主人。
灵璧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称“小蓬莱”,他索取后题其上曰“东坡居士醉中观之洒然而醒”,对其珍爱有加。他调离徐州外任,还专程到灵璧拜访张氏花园主人,应张氏之邀,写了一篇《灵璧张氏园亭记》,留传后世。
一次,他偶得一石,高兴至极,竟喝得酩酊大醉,躺在云龙山北麓一块巨石上呼呼大睡。半夜酒醒,看满天星斗,乱石纵横,诗兴大发。
挥毫写下了“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的千古诗句。从此,这块石头就叫做“东坡卧床”。
古人今人来卧床前登石凭吊,不乏题诗作画者。如同米芾拜石一样,成为千古佳话。
如果说苏东坡在赏石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实践,那么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则在蓄石、赏石的过程中,常常获得书画创作的灵感,又将自己的书画创作理论用于品石,提出了“皱、瘦、漏、透”的四原则。此四原则,至今仍为当今评价奇石的基本原则。
为赏石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至于“米芾拜石”的故事,对后世赏石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的。
叶梦得,南宋文学家,也是位石癖。他在《石林记》里写到:好石良是一癖,古今文士,每见于诗咏者,未必真好也。
其好者,正自不能解。余绍兴间春官下第归,道灵璧县,世以为出奇石。
余时卧病舟中,闻茶市多而求售,亟得其一,价八百,取之以归。探所有七百金,假之同舍,而不觉病顿愈,夜抱之以眠。
知余之好石,不特其言。自行其壑,刳剔岩涧,与藏于土中者,愈得愈奇,今岩洞殆十余处,而奇石林立左右,不可以数计,心犹爱之不已。
这位老先生对灵璧石痴迷到如此程度,得一石,竞抱之睡觉,高兴得连病也好了。他的“每见于诗咏者未必真好也“,“其好者,正自不能解和“心犹爱之不已“的感慨,正说明了他痴迷到石人合一,人石相融,能与石“沟通“,视石非石,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正是灵璧石无穷魅力之所在。
说到灵璧石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到宋徽宗祸国殃民的《花石纲》。从公元1051年宋仁宗到灵璧县(时虹县)采灵璧磬石,征集古乐谱,到宋徽宗在开封平地建“艮岳”,期间成百年间,征用了大量的灵璧石。
“艮岳”中以灵璧石为独立景观的几十座。其中最有名的一方灵璧石,体积庞大,被赐名为“庆云万态奇峰”,还有“金鏊玉龟”,“望云龙座”等。
传说一方灵璧奇石,高二十余尺,舟载至开封后,破城墙而入,千夫抬至不动,徽宗说;“此石乃神物也。”乃以金带披挂石上,方才移至苑中。
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灵璧石的开发,至今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还藏一方花石纲遗石。 在石文化昌盛的宋代,还出现了《云林石谱》这样经典性的赏石专著。
一、灵璧石的辨别方法 (一) 灵璧石的特点 灵璧石早在战国时期就作为美石贡品,其特点正如宋代诗人赞誉的“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而著称,以“瘦、皱、透、漏”的千奇百态的外形变化和坚韧、温润、细腻、滑如凝脂和形态逼真而倍受宠爱。
灵璧石因以上特点而独占奇石之首,这也是人们对灵璧石的鉴赏收藏、喜爱有加的根本所在。 (二) 灵璧石的辨别方法 《中国灵璧石谱》(王文正著),把灵璧石划分为52大类 400多个品种,最大方便了广大初涉者辨别灵璧石提供了参照样本,也不可否言,初涉者难免有“眼花缭乱”、无法深入具体的困惑。
尤其灵璧石的当家品种,即传统意义上的专指的磬石类灵璧石,如何辨别、从哪里入手、第一点看什么、接着看什么、当即定论是不是灵璧石,然后再鉴赏分析确定它的艺术、经济和收藏价值,这是极为重要而又必须掌握的简单的方法。 以上所谈的灵璧石特点多指灵璧磬石,因为它是第一石的所指。
其他石种如花白灵、蛐蟮、木纹、碗螺、条带、莲花等应该说比较容易鉴别,只是多从它的形态、完整性、神似、意境等方面考虑其品位就行了,最难的是磬石类的辨别鉴赏。 灵璧石依据《尚书·禹贡》中论述,泗水之滨多产美石,称为泗滨浮磬,以及米芾所谈的鉴赏标准,也是指灵璧磬石,它产于灵璧县北45公里的渔沟镇东2公里的磬云山。
本人多次到此考察过,有石摩、石人、篆刻记载,从古到今始终被认为灵璧石中最具收藏价值的石种。因此,不少石农进行人为加工,钻洞、涂刷、上色来冒充的,也多是此类。
下面就谈谈具体辨别的方法顺序。 第一、先看该石的背面即石根或叫底。
石根有没有红黄色的砂浆附着上面,而且硬化,而不是胶粘的。 个别小块奇石可能砂浆基本清掉,但留下的石根仍清晰可见,有之,再看以下两条,如没有就可判定可能是冒充的。
第二、看石肤、石纹。磬石的石肤:光华温润,滑如凝脂,极具手感(瘦、皱、透、漏的特点不影响石肤)。
石肌中有着特殊的白灰色石纹,其纹理自然清晰流畅。 原始的纹沟呈“V”型,人为机械加工的石纹呈“U”型,纹色也不自然,如用水洗,人为的石纹即刻显现,水干的慢,原始的石纹干得快。
渔沟街西4公里的白马山所产的纹石,石肤石肌除看与磬石一样,实际优于磬石、更具美感。常见的石纹有胡桃纹、龟回纹、蝴蝶纹、鸡爪纹、水纹,自然流畅,加上石肌、色彩表现出的原始风霜味和音乐韵律感,充分体现了苍古厚重、自然含蓄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第三、弹敲听音。由于灵璧石属于石灰岩岩石,摩氏硬度在4-7度,磬石在6度左右,所以用手指弹敲或用木棒敲打,可听到悦耳清脆的声音,古代制磬和所谓的“八音石”,就是这磬云山产的灵璧磬石,如没有声音发出,就要考虑其真伪了。
以上三条标准,就是辨别灵璧石真伪的首要标准。 广大石友在实践中可多向专家请教,多与当地石农交流,便会很快掌握这些辨别方法的,但是随着市场需要,灵璧石热的兴起,不少石农“加工”技术的改进变化,又为我们辨别真伪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辨别真伪的研究,也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二、如何鉴赏灵璧石的品位等次 灵璧石以其质、形、色、润的独奇特征和瘦、皱、透、漏、丑、悬等千奇百态的丰富变化,而倍受古今中外赏石界的喜爱。 那么如何掌握鉴赏灵璧石的品位等次的方法呢?在考察以上特点的基础上,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评判。
(一)象形类的鉴赏评判方法 第一、形象逼真。灵璧石中尤以象形石居多,又以狮、虎、马、龙、凤、鸡、麒麟、树松等动植物、瑞兽类居多。
在观察“象”的基础上,开始考察其结构完整、比例恰当、厚薄合理、肢体齐全等方面如何,然后再考察其动感、神韵即神态如何,以上几点基本上达到即可定为上品。 第二、是不是原石。
所谓原石,就是天然形成,哪怕个别部分多余或残缺也不要紧,尤其要看关键部分,如头、嘴、脖、眼,越是“象”得很的地方越要特别注意,要十分仔细观察验证,无人为加工或粘制。其他部分主要考察伤残、截底等,总之,不能有一点人为动手。
第三、石肤、石肌。温润、细腻、手感好,这对灵璧石品位高低优劣也极为重要。
第四、配座与题名。一方好的灵璧石无论是山峰景观类,还是象形类,必须有稳定感、底平、起座容易,要考察配什么样式的石座,以更能烘托突出灵璧石的品位等次来。
石文化作为一种高雅、健康、文明、时尚的象征,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对于提升灵璧石的观赏价值也极为重要。 一般地讲:要有文化氛围、文化背景、艺术联想、赋予人间风情、为世原则、育人哲理、赋予时代感,切忌直呼其名,平白无味,又忌过于隐晦,百思不得其解。
如江苏的中普先生珍藏的《雄风》灵璧石(见《中国石文化》画册2003年9月版),把东方雄狮的威猛、驱邪、向上等意义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题名十分恰当。 这里确实有反复思考比较、探讨、实践积累的过程。
(二)山水景观类灵璧石的鉴赏方法 第一、首先考察整体效果,再考察变化是否有序,符合人们追求和想象的胜境,或相似现实中名山名水,以及吉祥的植物类等等。 第二、找出主。
描写石雕的诗句有: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望夫石》唐 王健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渐渐之石》先秦 佚名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唐 李贺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唐 李商隐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隋 卢思道。
我的故乡安徽灵璧,自古就有“南有黄山松北有灵璧石”之称 ,它因山川灵秀,声如青铜色如玉而得名. 我的故乡全县地势低平,地形为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倾斜,地貌特征为“大平小不平”,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89.6%,黄泛冲积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宜于机械化生产。
境内主要山丘属低山丘陵和剥蚀残山,属淮阳山系,徐淮山脉余脉。境内大理石矿点较多品种有10余种,分菜玉、皖螺和墨玉三大类。
皖螺矿床位于朝阳镇境内耳毛山,又称耳毛山大理石矿,距县城55公里,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期晚期,距今约有7亿年。矿体是在浅海环境中,由藻类植物造礁形成的迭灰岩。
矿体共分4层,均在山北坡,呈带形,东北西南向延伸,全长500米。第一层为灰皖螺,是矿体顶部,西厚东薄,最大厚度为47米,最小厚度为38米,大部分出露在地面上。
第二层为红皖螺,厚约8—11米,一半露在地面,一半埋在土中。第三层为夹层。
系灰、红兼杂石料,厚约18—21米。第四层为棕红色大理石,是矿体底部,厚约24米。
三、四两层石料,全产被粘土覆盖,土层深约4—10余米,开采难度较大。耳毛山皖螺类大理石,以其花纹美观为主要特点,质地细腻,色泽艳丽,可加工成大理石板材,也可用于制作工艺品。
储量为40.22万立方米。 灵璧石不仅开发早,而且盛名久享,在供石家族中历来占据显赫的地位。
《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不无道理。
灵璧磬石色如墨,光如镜,其色泽秀丽,螺纹清楚、雅致、分布有规律,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无杂斑、污点、裂纹及其他缺陷,块度大;磬云石颜色黝黑,有金属般的光辉,古朴端庄。是居家、收藏、馈赠友人的上好佳品,彰显艺术品味和文化底蕴。
另外,灵璧磬石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其表面滑亮浑厚,纹理细蜜,光洁照人,制作的工艺品如茶具、文具、针砭等,乃为珍品。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正是当今灵璧县渔沟区内磬云山。
其山石色如墨、光如镜、声如青铜,为历代人所称道,用其制作的乐器更为历代所珍重。宋史曾多处记载历代皇家来灵璧采磬之声。
相传,在北宋时,有人取磬云石制作砚台,雕刻上“灵璧小峰”的画面,献给当朝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对雕砚十分喜爱,便信手在小峰旁刻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从此,灵璧磬石身价倍增,更加引人瞩目。
到了明、清两代,各地来灵璧采磬石者越来越多。据〈灵璧县志〉记载:“石之灵光闪烁,色如壁玉。”
“灵璧”二字由此而得名。 灵璧石不但稀世奇珍,而且高贵典雅,乃传世之宝,为雅世必藏之物,灵璧石,深藏地下600米处,乃灵璧渔沟镇独有--因产于安徽灵璧县渔沟区内磬云山而得名,历史悠久,享有“天下第一石”美誉,是开发较早的一种美石,位居我国四大名石之首,灵璧县渔沟也被誉为“中国磬石之乡”。
其又名“八音石”,击之声如青铜,音韵悦耳,制作的乐器为历代所珍重。1986 年,以灵璧磬石为原料,精心研制出编磬、鱼寿磬、石方响、缶等古乐器,被南京歌舞团搬上舞台。
自古以来,灵璧石工艺品一直被历代皇室使用收藏。今天,灵璧石工艺品依然完全采用整石精干雕琢,既继承传统工艺,又融入现代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的收藏、使用价值。
由于灵璧石资源较为稀罕,产量极少,加上采集制作难度大,特别是白灵石工艺品,实乃工艺品中的佳品 远在三千年前,殷代就被人们发掘并用于制作当重要的乐器-----特磬。因此称为磬石和八音石。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演奏的东方红的乐曲就是用这套编磬演奏的,仅音美,其形、质、色亦佳。为历代名人雅士珍爱 . 灵璧,我的故乡.,又是钟馗画的发源地.钟馗画,一般特指安徽省灵璧县所产钟馗画像,传说可以镇邪消灾。
民间相传钟馗打鬼的故事,家喻户晓,更敷演出钟馗为灵璧人,灵璧所绘钟馗才是其本像的写真,并有每年出一张“活钟馗”的说法。而这一说法在古籍里也得到验证,清初著名学者金植在其所著《不下带编》中曾记载:“……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
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灵璧钟馗画所表现的钟馗,勇猛剽悍,面目狰狞,有一种无敢于敌的气魄,灵璧钟馗画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在造型方面逐渐形成“剑眉虎眼、阔额虬髯,粗犷雄强,威武逼人,粗丑中不乏妩媚,英武中显得儒雅,豪放中露出温柔,雄强中可现兹情”等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中华艺术之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创作题材上更加丰富多彩,在解放前夕,民间画师韩本贵绘制的《百馗图》在上海《申报》上刊登,现代画家赵英汉所绘的新《百馗图》长卷,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们共同之处表现在或形象怪异,或天真纯朴,或线条粗犷雄强,或敷色惊彩绝艳,既有华夏民族的血液,又继承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充分表达了灵璧钟馗画的独到之处。 霸王一叹成鬼雄,玉姬墓前空赋诗。
位于县城东7.5公里处,是项羽爱姬之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
灵璧之美说的是“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中国明代的《云林石谱》共记录116种石头,其中的4大名石则是灵璧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德石。 安徽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
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
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 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具 36 峰,且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
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 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清乾隆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赞曰:“谁谓其小,可置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
米老过镇江,因爱甘露寺旁临江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宅, 苏亦爱“灵璧研山,”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 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 作画、题字、撰文。
主人喜赠“麋鹿宛颈石”,载归阳羡。现在《丑石竹风图》和“麋鹿宛颈石”均已不知去向,所撰 《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 ( 载《苏东坡全集》 ) 。
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中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 青铜色碧玉。 ”清代蒲松龄等都钟情于灵璧石。
灵璧石声、形、质、色、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 声: 灵壁磬石击之金声玉振,余音绕梁,是与赏石者进行语言交流的心灵之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远在三千 年前殷、商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作磬的记载。 当时它与编钟的前身“钲”同为宫廷主要乐器。
它在我国盾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晋书》、《宋史》、《灵璧志略》等书均记载历代皇帝派员来灵璧采石制磬之 事。
现在山区的石农们,每采得一石,不仅观其形,首先扣其声,以有金属清越之声为贵。其中尤以有洞而又有金属声 者最难得。
磬石奇石无声者不是石体有伤,就是石膈 ( 筋脉病态或脉筋过宽 ) 等。新面世的彩石、图纹石等有金属之声者甚少。
了解灵璧山区的人皆知,磬石之声被当地人视为驱邪、纳福的吉祥之音。还有人把奇石视为天意所成的神灵之物 而对其供香、叩拜,祈祷平安赐福。
在当地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奇石的神话传说。 形:“泗滨浮磬”。
灵璧石原在古泅水之中,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风化,使之形成瘦、皱、漏、透和圆、蕴、雄、稳等特点。灵璧石,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气韵生动,震撼人心;有的轮廓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 耐人寻味;有的色彩艳丽,气质高雅;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
灵璧石,还有顽、拙、怪和灵、巧、秀、奇 诸美。 灵璧石之形,可观者“多为一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 ( 见《云林石谱》 ) 。
近年来,在群众性的采石大潮中,虽然有数以万计的灵璧石面世,发现四面可观者实在稀少。而在俯视、环视等多 角度的审视观赏中,奇石形体各部位轮廓的线与面,既能符合“线宜曲不宜 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又能集中显现其形态主题的更少;而底面虽然观赏不到,但能天然平稳或是 有多种不同放置方法可赏的传统供石,更是风毛麟角。
所以,评价一块奇石,在形态上虽有点滴之差,其艺术价值则相 距甚远。奇石之形“宁拙勿作,勿失天真”。
就是说,在奇石形体中,某些部位虽然拙了些,宁可保留着,也不要人为 做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展现形态天然之奇的真实性。
灵璧石,不论是造型石还是图纹石,为其清洗配座后,即可观 赏。 所以,灵璧石最怕因在其形体上人工斧凿而失去神奇和灵气。
奇石形态,只要符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情理就是美 的形态。关于对灵璧石形的赏评,应首先利用“线宜曲不宜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对奇石形体轮廓 线与面进行审美,再慧眼捕捉形体轮廓线与面所提供形态的内容和意境从而确立有无主题。
对于在形态上无法立题的奇 石,可根据奇石的产地、特征及给予赏石者的感受进行命题。而对于在形态上能够立题的奇石。
再根据自然科学和人文 科学的情理围绕主题就形论形,再看有无“精”、“气”、“神”之美和“瘦、皱、漏、透、圆、蕴、雄、稳”的形体 美;至于对五彩石和图纹石的赏评,可用画理、书理、诗理等审美标准加以鉴赏。 总而言之,作为天工造物的灵璧石, 不论是象形石还是图纹石,其形态不似之似是美的,而形态酷似逼真的不仅美,而且更难得、更珍贵 ! 作为人物或动物 象形的灵璧石,以其神态振奋时为最美。
质: 灵璧石是九亿年前的海藻化石,属元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岩。 最有代表性的磐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是由颗粒大 小均。
一、观赏石做假,古已有之 据南宋杜公馆的《云林石谱》就有相关记载。
美国已故的中国传统石收藏家理查德-罗森布鲁姆经过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古代供石是动过手的,留有加工的痕迹。不过古代供石的加工,并不是刻意追求那种状况形象物的俗套,而是使之更加接近于抽象的艺术雕塑,其主要对象是针对太湖石、灵璧石、英石之类的造型山石,原则上是只减不增,只作局部的改动,不完全改变其原来的观赏效果。
随着岁月的漫漶和人们的长久把玩,其加工的部位形成了风化层或包浆,已与整个石头融为一体。 二、奇石做假类型 1、低质品种冒充优质品种 石头本无所谓真假,但是,供石具有观赏、收藏、流传价值,可以为商品流通,各个石种之间又有价值高低,数量多寡的区别,因此也出现了此类石冒充彼类石以牟利的问题。
这类问题早在宋代就已产生,古人根据实践经验,曾采取过有效的检验措施。其冒充类型有: A。
有的太湖石形态与灵璧石类似,叩击亦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染黑冒充灵璧石。怎样分辩?由于灵璧石硬度较高太湖石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刀轻轻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假灵璧石。
另外,太湖石虽有白脉,但远不如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这也是辩别方法之一。 B。
太湖石因有水旱之分,水石因久经波浪冲击,石面嶙峋有“靥”,俗称“弹子窝”,且石性温润。旱石久生岸山,石面较平坦、枯槁,不足贵。
于是石商将旱石凿出条痕坑洞,尔后以网盛之沉入湖水中,过一二年乃至数年再捞起,以充水出售。 分辩水石、旱石,主要看石之坑洞自然与否,动态平衡一肌是否圆润有光泽。
C。墨石冒充灵璧石 墨石石表灰黑多洞,敲击也有声音,有人冒充黑灵璧。
但只要细心观察,听声音也不难识别。黑石音闷,石质干燥,洞圆滑,色黑微绿,而灵璧石音质悠扬有余音,质如玉,黑润。
2、造型石做假改变原貌 造型石类的做假大多集中于传统赏石类。太湖石、灵璧石之类的造型山石,由于大多属碳酸盐类岩石,质地较为疏松,硬度不很高(5度左右),而且不耐酸类腐蚀,故极易做假。
其做假表现出的内容大致多为符合传统瘦、漏、透、皱审美观的山子型,往往有许多通透的孔洞,但其孔洞大多前后对穿,中心线成直线,少见自然形成的孔洞那种迂回曲折感。 此外便是状形象的形类,尤其是动物类居多,这类做假的石头大多完全改变发其原来的面貌,通常要经过盐酸(硫酸)的浸泡,使之加工部位与原来石质浑然一体,由此也将石头本身的皮壳风化完全破坏了,使之体无完肤,浑然一色,手感圆滑有余,棱角不足。
3、画面石做假 画面石的做假,大多是取意于动植物,日、月、星辰之类象形图案,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经过切割打磨的纹理岩石,根据基原有的不同色彩有层面,依样磨琢成浅浮雕式的画面。
如云南的大理石、广西的彩霞石等。触手都有凹凸感。
也有的是在原来平面的图案上补添其不中之处,甚至是直接新添画上云的图案,须仔细观察其纹彩与底色的边缘是否清晰、自然,其正反二面的纹彩是否契合。 另一类是未经加工的砾石或是卵石,其做假手法林林总总,或用化学染料,染烙成各种图纹,或有激光在石面上打出图案,或在石面上用湿布贴出图案后,把石头烟熏火烧,或用颜料染石头后再加热蒸煮而成,或在石表刻出沟纹填以石浆再打磨平整,等等。
这类石头大都体积不大,表面大多涂上油蜡乃至透明漆,图案形象过于逼真,色彩不够厚自然,感觉上是浮于石表面,没有深入肌里,有的纹彩表面没有岩石特色的细粒或微粒结构。 三、做假识别方法 市场上主要的造伪手段是在自然上作假,即人为加工,冒充自然天成,贯用的手法是“加法”和“减法”而以“减法”为多,现流行时尚的名词曰“瘦身”。
其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粘缀。
粘缀的目的往往是为增加供石奇巧程度。 宋代画家兼石商李正臣家中奇石众多,“然石之诸峰,间有外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增险怪,此种在李氏家中奇石众多,(见云林石谱)”。
粘缀象形石时就注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胶粘痕迹。
其二,斧凿、切面、锯底对于大多数供石说是不适宜的(除崂山绿石、大理石等特殊石种之外)。 古人用斧凿钢锯作假,分辩因痕迹明显,而现代人利用盐酸来模糊作假痕迹,分辩比较困难。
现在还有些人为了使奇石增值,使用更为巧妙的电钻、电锉法。因为钻头、砂轮的型号多种,可以任意在需要处钻洞、磨峰。
而且加工者在钻洞磨峰后,经过这样加工,就有凹凸、峰峦叠起,洞谷幽深。 而且加工者在钻洞磨峰后,往往还要细致地砂磨,盐酸渍。
不经意者往往难辩真假。 其三,供石造型的人为加工与否须细细辩别。
若肉眼不行,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之特别处。一看其纹理有无突然改变走向,然后看其色泽是不有微妙的浓淡之变化。
经验老到者往往能凭感觉分辩真伪,因此加工过的石头在行家眼中往往难循其迹。 总而言之,辩别供石真伪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不断积累经验,一般是可识别的。
也会总结出;一看石皮是否破坏;二看石纹是否突然改向;三看色泽是否有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