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七》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简析】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译文:小孩子们不懂得如何耕田织布,却也要学着种菜瓜果。
4.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读山海经》 魏晋 陶渊明
译文: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5.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唐 柳宗元
译文: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6.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读山海经》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译文:白天去种田晚上耕织麻衣,村里的男儿女儿们各自有各自的事。
8.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 陶渊明
译文:我种的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9.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 唐 王建
译文: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归去来兮辞》魏晋 陶渊明
译文: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