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2.迎着凉爽的秋风,那火红的枫叶、四季常青的广玉兰、大片大片的梧桐树叶……仿佛正在铺设软绵绵的“彩色地毯”。3.一来到花园,满院秋色,正欣赏秋色的我发现脚下踩着了一片飘落的玉兰树叶,我将它轻轻拾起,仔细的观察着:它多像一只小船,墨绿色的叶片上有一根又粗又长的茎,格外明显。
正面摸起来十分光滑,周边还有一条黄色的框,很美丽。宽大的叶子背面凹凸不平,有一层棕色的毛,又短又密。
玉兰叶比较坚强,似乎想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抵抗秋风的吹拂,但弱小的身躯还是抵不住秋天无情的寒风。我小心翼翼的将它放进集叶袋里。
4.无数片金黄的秋叶,如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点缀得如天空一般,星星点点。渐渐地,金色的树叶越来越多,慢慢……慢慢……盖住了道路,层层叠叠地辅在路上,给人一种优美、舒适的感觉。
5.夜里,我悄悄地走出帐篷。月光洒落在大地上,小路显得格外幽静。
我来到树林边,看到树叶一片片的被风吹落,我的心难受极了。树叶是脆弱的,但它又是坚强的。
月光照在树叶上,显得分外漂亮,仿佛绿叶是一个个小精灵,每天晚上趁人们睡觉时,都跑出来玩耍。6.原来是枫树,火红的枫叶染红了天边,宛如一片朝霞,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一阵秋风吹过,巴掌似的红枫叶“沙沙”作响,像在为秋天鼓掌。
这时,一旁的玉兰树叶也飘落下来,我捡起一片玉兰叶,仔细观察:它多像一只小船,墨绿的叶片上有又粗又大的茎,格外明显,正面摸起来十分光滑,周围有一条黄色的框,宽大的叶子背面凹凸不平,有层棕色的毛,又短又密。7.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隐隐透着一丝绿意;还有的是几天前就已经落下的,被虫蛀了好几个洞。
8.可是,小小的叶、微不足道的叶,却也懂得感恩。这片养育了它一生的土地,也是它最后的归宿。
生命的结尾,它要把自己还给土地。正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我走进枫树林,捡起一片枫叶,细细观察。
这片枫叶好象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叶脉在叶间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这里最漂亮的,可却又悄悄的为枫叶添上了一丝美丽。
我又瞧了瞧枫叶,这片枫叶的颜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红色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10.我走出家门,只见门前两棵枫树在风中耸立,但它们的叶子已经受不住寒风的吹打,纷纷落下,只剩几片在顽强地抵挡着寒风,摇摇摆摆。
我低下头,弯下腰,捡起了一片枫叶,它并没有像书上说的那么火红,那么妖艳,而是带有些一般叶子枯萎时的暗黄色。但,并没有影响它的美丽,反而还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描写树叶的好句优美段落描写树叶的好句优美段落11.秋风一吹,千奇百怪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12.马路上那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樟树,它们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我捡起一片瞧了瞧,只见它全身绿油油的,只有边缘上带有那一点点淡黄色,真像穿了一件绿中带黄的大衣呀。
笔直笔直的主柄像一条小尾巴拖在身后,一条条只比头发粗点的叶脉错落有序分散到叶子的四周,叶子的边缘高的像“山峰”,凹下去的像“山涧”。不时还散出阵阵清香。
13.叶子用绚丽的色彩,去装饰秋天的大树,叶子用大大的叶面和另一个叶子鼓掌,“哗哗哗,哗哗哗”他们想:我们用一生换取了人们一年的快乐。14.树叶化作一只只蝴蝶从空中飘落下来,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在那一刹那间,它看见了世界的美丽,听见了鸟儿的呼唤,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5.一片小小的树叶,在你们的眼中显得卑微渺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在我的眼中,树叶是春的喜悦,夏的茂盛,秋的风景,冬的回味。
16.它看起来就像一把小巧玲珑的蒲扇,似乎一扇就能扇来秋天的阵阵凉意。如果把叶柄朝上,还真像小女孩穿的裙子呢。
它细细长长的叶柄就像一根小辫子似的拖在身后,从上往下看,只见一条条比针还细、十分清晰的叶脉,顺着主柄向四面展开,这真像节日时放的烟花。
1.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2.迎着凉爽的秋风,那火红的枫叶、四季常青的广玉兰、大片大片的梧桐树叶……仿佛正在铺设软绵绵的“彩色地毯”。3.一来到花园,满院秋色,正欣赏秋色的我发现脚下踩着了一片飘落的玉兰树叶,我将它轻轻拾起,仔细的观察着:它多像一只小船,墨绿色的叶片上有一根又粗又长的茎,格外明显。
正面摸起来十分光滑,周边还有一条黄色的框,很美丽。宽大的叶子背面凹凸不平,有一层棕色的毛,又短又密。
玉兰叶比较坚强,似乎想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抵抗秋风的吹拂,但弱小的身躯还是抵不住秋天无情的寒风。我小心翼翼的将它放进集叶袋里。
4.无数片金黄的秋叶,如随“波”荡漾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停停…把灰白色的水泥路面点缀得如天空一般,星星点点。渐渐地,金色的树叶越来越多,慢慢……慢慢……盖住了道路,层层叠叠地辅在路上,给人一种优美、舒适的感觉。
5.夜里,我悄悄地走出帐篷。月光洒落在大地上,小路显得格外幽静。
我来到树林边,看到树叶一片片的被风吹落,我的心难受极了。树叶是脆弱的,但它又是坚强的。
月光照在树叶上,显得分外漂亮,仿佛绿叶是一个个小精灵,每天晚上趁人们睡觉时,都跑出来玩耍。6.原来是枫树,火红的枫叶染红了天边,宛如一片朝霞,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一阵秋风吹过,巴掌似的红枫叶“沙沙”作响,像在为秋天鼓掌。
这时,一旁的玉兰树叶也飘落下来,我捡起一片玉兰叶,仔细观察:它多像一只小船,墨绿的叶片上有又粗又大的茎,格外明显,正面摸起来十分光滑,周围有一条黄色的框,宽大的叶子背面凹凸不平,有层棕色的毛,又短又密。7.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隐隐透着一丝绿意;还有的是几天前就已经落下的,被虫蛀了好几个洞。
8.可是,小小的叶、微不足道的叶,却也懂得感恩。这片养育了它一生的土地,也是它最后的归宿。
生命的结尾,它要把自己还给土地。正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我走进枫树林,捡起一片枫叶,细细观察。
这片枫叶好象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叶脉在叶间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这里最漂亮的,可却又悄悄的为枫叶添上了一丝美丽。
我又瞧了瞧枫叶,这片枫叶的颜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红色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10.我走出家门,只见门前两棵枫树在风中耸立,但它们的叶子已经受不住寒风的吹打,纷纷落下,只剩几片在顽强地抵挡着寒风,摇摇摆摆。
我低下头,弯下腰,捡起了一片枫叶,它并没有像书上说的那么火红,那么妖艳,而是带有些一般叶子枯萎时的暗黄色。但,并没有影响它的美丽,反而还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描写树叶的好句优美段落描写树叶的好句优美段落11.秋风一吹,千奇百怪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12.马路上那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樟树,它们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我捡起一片瞧了瞧,只见它全身绿油油的,只有边缘上带有那一点点淡黄色,真像穿了一件绿中带黄的大衣呀。
笔直笔直的主柄像一条小尾巴拖在身后,一条条只比头发粗点的叶脉错落有序分散到叶子的四周,叶子的边缘高的像“山峰”,凹下去的像“山涧”。不时还散出阵阵清香。
13.叶子用绚丽的色彩,去装饰秋天的大树,叶子用大大的叶面和另一个叶子鼓掌,“哗哗哗,哗哗哗”他们想:我们用一生换取了人们一年的快乐。14.树叶化作一只只蝴蝶从空中飘落下来,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在那一刹那间,它看见了世界的美丽,听见了鸟儿的呼唤,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5.一片小小的树叶,在你们的眼中显得卑微渺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在我的眼中,树叶是春的喜悦,夏的茂盛,秋的风景,冬的回味。
16.它看起来就像一把小巧玲珑的蒲扇,似乎一扇就能扇来秋天的阵阵凉意。如果把叶柄朝上,还真像小女孩穿的裙子呢。
它细细长长的叶柄就像一根小辫子似的拖在身后,从上往下看,只见一条条比针还细、十分清晰的叶脉,顺着主柄向四面展开,这真像节日时放的烟花。
1、枫叶、好像一个个红色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挥手与游人作别。
2、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金色的橘子园,喜欢新芽的人也应该喜欢落叶啊! 3、银杏叶子、从树枝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有的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 打着旋直落地面,有的像一群金灿灿的蝴蝶在林间飞舞,真是美丽极了。
4、柿子叶、我抬起头。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
5、大榕树叶、这株大榕树大槐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满树好像垂挂着无数忽明忽暗的蓝宝石,遮住偏西的阳光,挂满了黑绿色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蓝,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 枫叶,像穿着红色衣服的仙女,形状像三角形一样,太阳出来时,照着它,它的影子就像一把子。
说 “ 木叶 ”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
说 “ 木叶 ”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