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读你的时候,喧嚣顿时消散,静静的世界里,有天籁传来,我的眼前漫过一片碧水,一洲芳草。
一叶兰舟划过,水花飞溅;一阕清音响起,万籁无声。那些充满神秘和灵气的文字舞蹈着,拉我走进一个遥远的陌生又熟悉的梦境…… 想那个夜晚,该有朗朗的月,该有疏疏的星,有淡淡风拂过,伊人款款,绰约的风姿摇曳成月下陶然的风景。
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芳草碧,情葱蓉! 想那个时刻,该有清音渺渺,该有流水淙淙。神光离和,浅笑盈盈,你白裙飘飘的背影就是我不归的路程。
道阻且长,道阻且右!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 想你该是兰舟之上弄箫的女子,素衣临水,彤管有炜。涉过如银的江面,你羽衣临风,清音逐水,拂月而来,拂心而来。
是谁为你守侯千年?是谁为你秋水望穿?是谁对你脉脉凝视?是谁为你奔波不倦?——清音为谁起啊?素裙为谁舞? 想我该是月光之下布衣的舟子,在水之湄,在水之汜,遥望着一个身影,守侯着一份约定。烟水迷蒙,箫音如梦,在如兰的倾诉中,我迷失了自己。
蒹葭何青青,伊人何茫茫?多少回溯流从之啊,只见你浅浅地笑,宛在水中央;多少回逆流而上啊,却只能遥遥相望,你在水一方! 读你,是一幅淡远的山水。 听你,是一曲飘渺的清音。
品你,是一份亘古的情愫。 想你,是一个永远也不想走出的梦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两两相望 词曲:唐 健 演唱:姚 婷 每一寸目光 交错成无言片段 在心底里还有 今生无解的忧伤 只因相遇匆忙 将那时光随青春流放 看城外水色山光 都已被你笑忘 那一次相遇的目光 将我彻底变凉 所谓地老天荒 是一副少年模样 魑魅魍魉的世间 将你我飞短流长 到最后才看到 彼此眼中的泪光 两两相望 不知道身边的高山 变成了海洋 只看见前生来世 中你我不变的模样 两两相望 爱要怎么来收放 每一寸目光 交错成无言片段 在心底里还有 今生无解的忧伤 只因相遇匆忙 将那时光随青春流放 看城外水色山光 都已被你笑忘 那一次相遇的目光 将我彻底变凉 所谓地老天荒 是一副少年模样 魑魅魍魉的世间 将你我飞短流长 到最后才看到 彼此眼中的泪光 两两相望 我不再飞翔折断了翅膀 你眼中的泪光 是我坠落下去的地方 两两相望 今生我们会怎样 琴曲《长门怨》: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 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朝闻机杼声,暮见西山后;惟怨方寸地,哪得竞自由; 青丝已成灰,泪作汪洋流;愿得千杯饮,一枕黄梁游; 可怜桃花面,日日见消瘦;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 粉腮贴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犹记月下盟,不见红舞袖;未闻楚歌声,何忍长泪流; 心常含君王,龙体安康否;夜宴莫常开,豪饮当热酒; 婀娜有时尽,甘泉锁新秀;素颜亦尽欢,君王带笑看; 三千怯风流,明朝怨白首;回眸百媚休,独上长门楼; 轮回应有时,恨叫无情咒;妾身汉武帝,君为女儿羞; 彼时再藏娇,长门不复留;六宫粉黛弃,三生望情楼。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原文】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词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读你的时候,喧嚣顿时消散,静静的世界里,有天籁传来,我的眼前漫过一片碧水,一洲芳草。
一叶兰舟划过,水花飞溅;一阕清音响起,万籁无声。那些充满神秘和灵气的文字舞蹈着,拉我走进一个遥远的陌生又熟悉的梦境…… 想那个夜晚,该有朗朗的月,该有疏疏的星,有淡淡风拂过,伊人款款,绰约的风姿摇曳成月下陶然的风景。
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芳草碧,情葱蓉! 想那个时刻,该有清音渺渺,该有流水淙淙。神光离和,浅笑盈盈,你白裙飘飘的背影就是我不归的路程。
道阻且长,道阻且右!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 想你该是兰舟之上弄箫的女子,素衣临水,彤管有炜。涉过如银的江面,你羽衣临风,清音逐水,拂月而来,拂心而来。
是谁为你守侯千年?是谁为你秋水望穿?是谁对你脉脉凝视?是谁为你奔波不倦?——清音为谁起啊?素裙为谁舞? 想我该是月光之下布衣的舟子,在水之湄,在水之汜,遥望着一个身影,守侯着一份约定。烟水迷蒙,箫音如梦,在如兰的倾诉中,我迷失了自己。
蒹葭何青青,伊人何茫茫?多少回溯流从之啊,只见你浅浅地笑,宛在水中央;多少回逆流而上啊,却只能遥遥相望,你在水一方! 读你,是一幅淡远的山水。 听你,是一曲飘渺的清音。
品你,是一份亘古的情愫。 想你,是一个永远也不想走出的梦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四、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