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
王维 〔唐代〕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译文
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注释
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今时宠:一作“今朝宠”。
难忘:怎能忘,哪能忘。
旧日恩:一作“昔日恩”。
满眼泪:一作“满目泪”。
《息夫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前两句写女子不慕眼前的宠幸,怀恋贫贱之交。以“莫以”、“难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反衬出息夫人和息国君主旧日的恩情很深,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征服弱小者的心。后两句写被人夺志的哀怨,花虽美而泪眼相对,对在她身边的楚王却一言不发,进一步写出女子不为荣华富贵所迷惑的志向。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译文
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息夫人王维 〔唐代〕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译文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注释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今时宠:一作“今朝宠”。难忘:怎能忘,哪能忘。
旧日恩:一作“昔日恩”。满眼泪:一作“满目泪”。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 忘却昔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公元前984年,息夫人回陈国省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
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也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不堪蹂躏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
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就连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引诗叹道:“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诗人宋之问曾感叹道:“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
“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
“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
“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
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
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
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
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
……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
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
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
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息妫(guī)没有诗作流传。但是,有写息妫的诗。
1、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注释:
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一说: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
2、《过桃花夫人庙》
刘长卿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3、《息夫人》
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
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
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4、《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5、《题息夫人庙》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6、《题息夫人庙》
洪亮吉
空将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怜。
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头已一千年。
息夫人 王维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自从读了这首诗以后,诗中的人物如王维、宁王宪以及诗中的女子,他们就缠绕在我的心里,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他们老是逼着我想说点什么。
先说说宁王宪吧。宁王宪是唐玄宗长兄,睿宗即位时,身边有虎视眈眈的太平公主,她广罗党羽,一心想置睿宗于死地取而代之,老想着能像乃母武则天一样,弄几天的女皇当当,睿宗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
这个时候,还是三太子的唐玄宗,已经很具王者风范了。 宪居长,按说应该由长子继位,但玄宗铲平效法武则天的韦氏有功,睿宗想呀,自己不是太平公主那老恐龙的对手,得让儿子来治治丫的,但是宪为长子,这事不好办呀。
宪是聪明人,他坚决辞让于玄宗,于是,还在儿童时期,就深得其则天奶奶喜欢的玄宗顺利登基坐殿,故宪死后谥“让”,追赠“让皇帝”,也是对其让贤的表彰了。 中国古代的男人们,喜欢巧取豪夺别人的妻子,比较早的年代如周幽王之于褒姒、春秋时楚文王之于息夫人(也就是本诗的题目中提到的息夫人)、战国秦庄襄王之于赵姬 (赵姬就是秦始皇的母亲)、汉高祖之于薄姬 等等。
据说,古代原本就有抢婚的习俗,大概抢来的老婆比明媒正娶的刺激一些。记得曾经有一高明的网友,以开玩笑的口气对我说:不喜欢骗小姑娘,就喜欢骗有夫之妇,骗到手就有一种成就感。
不知道喜欢抢别人老婆的古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心态,最起码抢来了,就打败了另一个男人。如唐玄宗、宁王宪,都干过抢别人老婆的勾当。
唐玄宗抢的可是大名鼎鼎杨贵妃,宁王宪抢的是谁呢? 《本事诗》:宁王宪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注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
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
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 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座客无敢继者。
王乃归饼师,以终其志。 从这段记载里可知,宁王宪抢的是他家东面的邻居—— 一卖吹饼之人的老婆,因长的“纤白明媚”让宁王一见倾心,于是就给人家老公一笔钱,把人家老婆买了回来。
不过,宁王还算是个君子,过了一年,也许是无心的相问:“你是不是还没忘记那个卖炊饼的?”看女人没有作声,大概也能猜测到,人家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荣华富贵看在眼里,于是就安排了一出好戏,以证猜测。 他请来了一些文人墨客,在这样公开的场合,令一对患难夫妻相见,当时,在那样的场合,妻子默默无语的注视着自己的老公,当然是什么也不能说,更不能奋不顾身的扑上去:“亲爱的,想死我了!”果真如此,岂不是要了老公的小命了,可以说,宁王要杀掉一介草民,就像捻死一个蚂蚁。
谁知那青蛙安排这样的会见怎么想的?但是那不争气的眼泪却滚滚而下,这泪中有多少难言的凄凉和无奈?又有多少的忠贞和矢志不移?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每一个血肉之躯感动。莫道一介低贱的草民,其心之高贵,其情之深厚,可让日月失颜色,令大海无深度。
张韶涵有首歌唱到:“有的人说不出哪里好,可就是谁也代替不了。”莫说你权大势重,我的心千金难买!宁王就让在座的人赋诗,王维帅哥即兴写下了《息夫人》这首诗。
以宁王的权势,要夺取一个女子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所谓“厚遗其夫”,与武承嗣的夺取乔知之妾碧玉,正所谓一个巧取,一个豪夺。
王维的诗,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春秋时,楚国灭息国,掳息夫人归,生二子,但未尝与楚王言。楚王问她何故,她说:以一妇人而事二夫,不死也就罢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事见 《左传》庄公十四年。
息夫人的故事,逃跑也打算好好的品味品味,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王维诗用这个典故,含蓄委婉地说明了饼师妻身虽属人而不忘旧情的心理,也含蓄地劝宁王宪:老宪呀,强扭的瓜不甜,你丫的别把自己搞得不尴不尬的,非得把自己整得跟楚文王那厮一样吗?让人家几年都不跟你说一句话才光彩呀!当然了,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
宁王宪不知出于何意,让饼师妻与前夫在大庭广众中会面。是要求证饼师妻是否不忘情于前夫?还是演一出夫妻相会的故事、给各位在座者出一个作诗的题目?总之,王维同志既有此诗相劝,自己则不必扮演历史上夺人所爱的楚王,何不就坡下驴,索性将饼师妻归还其夫了事。
细究起来,宁王宪这帅哥还是比较清醒比较仁慈的,他大可以: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把这不识好歹自甘下贱的娘们儿给我打入冷宫去,我堂堂的宁王还能少了妞吗? 据《资治通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七年”记载: 九月,甲寅,徙宋王宪为宁王。上尝从复道中见卫士食毕,弃馀食于窦中,怒,欲杖杀之;左右莫敢言。
宪从容谏曰:“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失而杀之,臣恐人人不自安。且陛下恶弃食于地者,为食可以养人也;今以馀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上大悟,蹶然起曰:“微兄,几至滥刑。”
遽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
这段历史记载,以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