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逸逸安闲舒适,自由自在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给他娶了亲,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不想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所以哥哥躲出门的。”
安常处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同“安常处顺”。出处:清·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髀里肉生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髀肉复生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博弈犹贤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出处: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沉湎淫逸沉湎:沉迷。
沉溺于酒和安逸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纵欲放荡。
出处:宋·杨万里《宋故龙图阁学士张公神道碑》:“太康败于甘酒,桀败于酒池,厉王败于荒酒,幽王败于沉湎淫逸。”称心快意遇事如意,心情舒畅。
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出处:《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称心满意称心如意。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趁心如意称心如意。
指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逞心如意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
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东游西荡无所事事,到处闲诳。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
东游西逛无所事事,到处闲诳。同“东游西荡”。
出处:《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四人帮’横行时,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东游西逛,学得‘油腔滑调’。”反劳为逸劳:疲劳;逸:安闲,休息。
把疲劳转化为安逸。出处:明·揭喧《兵经百篇·更字》:“我一战而人数应,误逸为劳;人数战而人数休,反劳为逸;逸则可作,劳则可败。”
附肤落毛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出处:晋·范亨《燕书》:“恪大笑。
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
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
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苟且偷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
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出处: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出处:《晋书·阮修传》:“常步行,以百姓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宋·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酣痛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同“酣畅淋漓”。
出处: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好佚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同“好逸恶劳”。出处: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要而论之,。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人长久,月长圆,春长在 翻一页日历,存百年基业;
国永昌,家永睦,福永生 绘千幅蓝图,兴万代子孙。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佛心永恒 福寿绵长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时盛世昌春不老 岁月无情催白首
丰衣足食寿弥高 东风有意焕青春
福寿绵长活百岁,身体康健行如风。
耳聪目明无烦恼,笑对人生意从容。
蓬莱松柏枝枝秀,方丈芙蓉朵朵鲜;
泰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
1.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2. dear妈妈:这十几年来你辛苦了!期望在这个性的日子送上我个性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妈妈我永远爱你!
3.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此刻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必须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4. “孝”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导我们“百事孝为先”意思是教导我们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的为他们去掉。
5.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6.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7.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8. 康乃馨的芬芳为母亲温馨的绽放,花儿的美丽如母亲般慈祥的笑脸,淡淡地清香让人陶醉心房,俗话说,父是天,母是地,多想永远依在您怀里,不想走出您的手心,可是鸟儿有了翅膀,就会有要飞的欲望,我不断地想飞,然而飞不出您深深地牵挂,无论我走到哪里,您永远都是我心灵的港湾。——白宇
9. 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0. 家是安稳的归宿,家是彼此的约定,家是永恒的追寻;无论家多么贫苦,它依旧是我们最安逸最豪华的驿站!
11.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12. 感恩母爱至永远,这是发至肺腑的永远不能忘怀的至深情感。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永恒。
13.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4.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
15. 她赋予了我们生命,她给予了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她总是在我们需要关怀的时候给我们关怀,我们要感恩母亲,感谢她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拓展资料:
《乙亥北行日记》是清代文人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
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像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
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节选的这则日记所展示的生活跟《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怎不令作者向往?
乙文中这家的男人在挑粪浇菜园,女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树枝叶葱茏茂盛,小孩子在嬉笑玩乐,不时有鸡鸣狗叫声传来。真是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作者面对这幅图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乙亥北行日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