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思归 隋 薛道衡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回乡偶书之二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庭前镜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
月夜亿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孤为伊人留守空城不是诗句,因此没有特定的下一句。此句从下文化用而来:
流年依始、倚谁而栖…
黑夜划破黄昏、弥漫满片血红、染尽了多少寻觅…
雨、忘不了宣泄、无心而却也迷离…
至雨倾、风乱时、枯叶残舞、雨惊淋敲、散落满地凌寂、谁之过?
慕雨晴、风欲止、烟絮妖尧、累花尽飘、埋葬满城空乱、谁之罪?
灯火处、阑珊而候、倚树而眠、梦尽繁华空错…
回首望、暮然孤念、栖谁而醉、笑罢旧城伊人…
不惹腥荤、却染尘埃
婆裟树影、零星碎月扰谁梦?
点点浮沉、乱夜纷纷渐入眼…
一杯茶、一张靠椅、摇扇而望…望那繁星乱错的紧凑、望那欲迷欲离的惆怅…
不以物悲、却惹物醉…
木呐的看着彳亍的行人、近在咫尺、却又那么模糊…喧闹的街太空洞、塞上耳塞、把自己隔离在这里、不管如何歇斯底里…
物是人非、怎奈长存?
尘埃渐坠、欲声而呤…谁抚琴、谁轻舞?浊酒而闽、饮罢愁…
鸟轻和、叶飘舞、雨洒酒自溢…
烟自断、花苦凋、尘埃累人罪…
空城旧梦、旧城空梦…
城市再大、夜再深、终究不能掩埋那些失眠的心。泛滥着欲望、无邪般的去烂醉、那些旧城、那些旧梦、给了多少人无尽的奢望…
倘若雾里看花、亦花亦雾的渴求给予了太多人安慰。不是不曾、只是封锁了念头…
霓虹灯落、莫大的旧城不在、只剩下那些蹒跚的过客和空寂的旧城…
繁华伤景、止步流年…
雨过天晴、踏过一地玫瑰、那是如何一种残忍?
点点烟熏、烫着这散尽的雨、又是一种怎样的徒劳?
寻寻觅觅、仿若尘世的陌生、是谁独守旧梦?
冷冷清清、属于老街的逸恋、是谁留守空城?
凄凄惨惨戚戚、奢望熟悉的缘分、是谁栖守伊人?
繁华若景、流年不止……
江南可采莲【汉】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沈。
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
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
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谁梦与兰苕。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
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
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
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
竹叶满金锺。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
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
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空惜舞英残。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
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
寒夜愁敧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
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
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龙笛莫轻裁。
江南水乡的诗句(二) 菩萨蛮【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南湖春早【唐】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题西太一宫壁【宋】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江南水乡的诗句(三)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题西太一宫壁【宋】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宋】晏几道 金剪刀头芳意动,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江南水乡的诗句(四) 蝶恋花【宋】晏几道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胡捣练【宋】晏几道 小亭初报一枝梅,惹起江南归兴。摇蹼玉溪风景,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醉后还因香醒。好是玉容相并,人与花争莹。
留春令【宋】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菩萨蛮【宋】晏几道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怀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
清商怨【宋】晏几道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漫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
千年古村走马塘已经在心中存在了很长时间。
据说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也很多,按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这里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这对于任何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自然有特有的引力——更不要说除了读书,还爱游山玩水与寻幽探古的我了,我希望能在那里找到进士的精神与动力。
走马塘村位于宁波鄞州区茅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离市区说起来也不过20公里。五一节期间的一天上午,我与妻从江东兴宁桥桥洞下坐约半个多小时的开往茅山的中巴,再坐几分钟的三轮车就到走马塘村了。
走马塘村四周为护村河,成长方形格局,通过平桥与外界联系。穿过气派巍峨矗立于村口公路边的“中国进士第一村”的新建牌坊,步行不远就到达了走马塘村东南侧的紫来桥。
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已经颇有些年月了,桥下多块刻字的条石与石块在无言叙述着它久远的过去,但桥面也已经是现代的水泥路面,如同一个只穿了蹩脚西服上衣的古人。从桥头向村中远眺,我没有看到很出色的绵延老房,眼前却多是粗糙的水泥路与一些近年所建设的不甚豪华而普通的农宅。
自古推陈出新,但此时我倒不觉得是周围崛起的一大批新居而使老宅相形见绌,恰恰相反,我觉得在显得朴实和厚重的老宅周围,新的住宅实在是丑陋粗糙,鲜有美感可言,使得整个村子就象一个本该朴素的农家女子却意外的涂上了劣质的口红。也许是还未开发的原因,也许是岁月沧桑的本然,第一印象之下的古村在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些落差。
带着淡淡的失望从紫来桥进入村内,首先看到的是浙江大学将这里列为中国古代史研究基地的石碑,旁边茅草与垃圾环簇,表明这里确实蕴涵着不少的历史沉淀,但又似乎已经被遗忘。自紫来桥沿南街穿行不远就到老街了。
老街并不长,大约有二、三十米的样子,为沿街木质二层楼,可以看出这里过去是商业所在。但与其他具有区域历史商业中心地位的古镇商街不同,规模小而没有什么老字号,估计当时也只是为村中解决日常所需而已。
在老街的木墙板上,一些文革期间的毛主席的语录还依稀可见。这让我感到村中会有很多旧迹原味保存的同时,也显出了与其他市郊村庄发展的停滞与落后,令人有点难以置信这会是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宁波。
老街东面就是“遗忠堂”,门口坐了很多闲聊的村民,而两件明代雕造的石鼓也成了休闲的座椅,由此我推测这里就是所谓的“擂鼓墙门”。院内很是杂乱,放了很多农家的器具杂物,堂上的匾额陈旧却也古朴,但不知道是这里文脉已经断裂,还是如今村里也已经没有什么秀才与老先生的原因,在堂前所挂的76名进士名录的书法很是毛糙,实在不能恭维。
进士之村不应该没有书法功底深的老人呀!不知道是许久没有游人来访了,还是司空见惯了,村民对我的好奇与探幽只是以“没有什么好看的”简单做答。“遗忠堂”前街道北有小水漕旁一位大嫂正在洗衣、淘菜。
水漕面积不大,但有一块“公禁”污物入池的古碑很值得揣思,我不禁想起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诗句,做人如此,保护环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没有“源头活水来”的地方,只有保护才能让一方水保持清净,否则只能是“挖了填,填了再挖”的徒劳。
走出“遗忠堂”继续向西就到了位于村子西南角临河面水的新陈氏祠堂。祠堂相对就大一些了,墨墙高耸,“福”字顶悬,门柱上是 “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对先人赞誉的楹联。
只是门锁紧闭,让我无从瞻仰其中。祠堂前面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平地。
正南不远是进士桥,破旧不堪、乱石杂草覆盖下已为时光所废弃,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才是古桥,这远比现在经过改造过的紫来桥显得有古韵。祠堂西南墙楼相连为一东向两层老房,为过去村码头所在。
房子有两根柱子已经被现在的红砖所替代,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此处境界颇为和谐静谧: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垠,几条废弃的水泥船侧沉岸边,一块块镂空的拴船石上刻满了时间的印记,树荫下洗衣的村妇一声声击打着石板,几只悠闲觅食的草鸡在踱来踱去,偶尔若干小鸟飞停于树枝头或屋檐坡顶,还有杂草、苔藓……,一切都写意素描出了一个无为的古村头的农意韵味,只是几根电线杆子似乎是田园感觉的败笔。
根据水系的连接,从这里悬帆启航可直达杭甬运河以及更远处,为过去村民进出外面世界的港湾,更是那些进士跳出农门后的起点所在。面对静止不前的河水,我不禁感慨:“昔日在此人行远,求得功名盼早还。
如今码头已无帆,河畔沧桑沉旧船”。“先生塘隐先生柳,君子河开君子花”。
绕过祠堂就到了西面护村河——君子河畔。君子河说起来也是一段普通的南北向水塘,只是因为名字而显得与其他三方的护村河而特殊。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这里一定隐含着陈姓祖先对后代读书作人的期盼——即“凡从这里走出的陈氏子孙一定要成为堂堂正正的君子”。
看岸边基本上还都是老宅子,于是我们就从小巷走了进去。小径通幽,曲曲折折,里面很多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倾斜而存,有的已。
风采楼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区风采路,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屡经重修。
风采一词是来自于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宋襄是借用“风采”一词比喻余靖的学识和品格。
“风采楼”三个字的题额,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茅笔字的存世珍品。 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
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于1934年以水泥钢盘结构重建,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风采楼东临浈江,西望武水,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被誉为韶关的标记。
风采楼位于韶关市区,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动朝端”之誉,故名丰采楼。
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风采楼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
附:韶关 风采楼边有故事 在韶关,我终于毫无保留地抛弃了一直以来认为只有背包远走、把自己放逐于天高海阔才是旅行的幼稚——我开始明白,只要用心去发现,那些所谓的小地方其实有着最耐人寻味的美。不用去法国的小镇,不用去英国的乡村,也不用去德国的城堡,国内的那一座座小城,就有如一个个表情丰富的世人,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终于造就了难以磨灭、让你唏嘘不已的性格。
走在这个粤北小城的马路上,我所能够做的只是慢慢去咀嚼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一张照片,一个细节,细细体会,掺和着我们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听说过或未听说过的事情。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她好像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只有慧眼的人才能读懂她。 古城地标风采楼 担负一个城市的地理标志,其中使命大概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必须要象征这个地方的性格和文化。
它见证了城市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历史典故。我想,风采楼就是韶关的地标。
风采楼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建,他是韶关历史上杰出人士的代表,曾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而“风采”这个词就是来自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是唯一的古物,由于现代建筑的规则与宏大,如今风采大厦下的风采楼就更显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感,当风采楼在过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这种风采似乎又在预示在明天的经久不衰。
它是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在离风采楼大约两个街口的地方有一条小巷称为余相巷,听当地人说这就是余靖祖居,幽深小巷平淡无奇,而现住在余相巷的大多数已经是一般平常老百姓,只有里面的余靖纪念馆才提醒你这里是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今日繁华风度路 如今韶关最繁华的一条路叫做风度路,这条“风度路步行街”似乎已经很难与唐朝的历史牵扯在一起,但是它的的确确就是为了纪念唐朝明相张九龄而命名的。翻开这里的乡土历史教材《韶关历史》,开篇就能见到张九龄的名字,他曾经向唐明皇呈奏,陈述历代帝皇兴衰教训,但是唐明皇只陶醉于开元盛世,对忠言听不入耳。
十五年后发生安史之乱,平乱之后,明皇终于后悔当年不听张九龄谏奏,自此之后,唐明皇任用官员必问:“其风度如张九龄卿否?”“风度路”也因此而得名。 风度路是韶关最古老的商贸大街,可能因此而难以大拆大建这倒成为了一种幸运。
散步在风度路上,体会两边商铺的变迁,其实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发展。古街焕发着四射的热力,总激起我无尽的好奇心去探究起这条街道昨天的身影。
糍粑与土语里的生活滋味 吃过丽江的粑粑、阳朔的粑粑、还有乌镇的青团子,来到了韶关,就忍不住把它们和在这里街头巷尾售卖的艾叶糍粑做比较,往往我对后者情有独钟。这里的糍粑里面加入了艾叶,按照今天崇尚食疗风气,艾叶在传统中医药里有着独到的疗效,不知不觉间,做糍粑人的一番心思用意就融入在这小巧可口的食物中。
还有灰水糍,老韶关人自然是记忆犹新,逢年过节时,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制作灰水糍。做好的灰水糍可以加点青菜、猪肉做成汤片,也可以煎成金黄色,撒上白糖,口感滑润。
现在这些东西也许只有在小巷深处才能发现它的踪影,但是这却是它最原始的生活滋味。 不能不提的还有韶关的方言土语,那些“涩”麻声、本城话如今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很少有人会说,转变为讲粤语或国语,但老一辈的韶关人却坚持:宁愿卖了祖宗田,不卖祖宗话,那土话似乎也成了老土的老一代人的土话。
当我看到两位老人家驻足在市场边上用土话聊家常,那一瞬间,我明白这座城市还是属于老人家,是他们继续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精髓。 推荐看点 吊脚楼、骑楼和趟拢门——“老房子”告诉你韶关的一切 在韶关的记忆中,没有“快餐”,没有“批量”,有的是普通的物件、精致的工艺、巧妙的构思,还有那些承载了百年风雨的老房子。
吊脚楼 在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