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百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度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朗诵时个别应注意的读音:
簸:音bo3,动词,用簸箕扬起。
溟:音ming2,名词,海。
写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知州拜见李邕(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诗人道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出自唐代:李白《上李邕》
白话文释义: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2,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出自唐代:崔铉《咏架上鹰》
白话文释义:雄鹰心志在天边,身子却困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最终总会翱翔在万里碧空之中,只是不知道谁是解开绳子的人。
3,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出自唐代:柳宗元《笼鹰词》
白话文释义: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铁翅冲破云雾,斩断长虹,挟带着雷电掠过平旷的山岗。忽然俯冲下来,披荆斩棘,抓起狐狸与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
4,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出自唐代:李白《赠郭季鹰》
白话文释义:你认为与群鸡争食物是可耻的,你只与凤凰般高雅的人为群。有朝一日,奋羽高飞九千仞,在紫氛氤氲的太空遨游。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出自现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白话文释义: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画鹰 --------------------------------------------------------------------------------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画鹰》诗词全文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作者:【陈维崧】 年代:【清】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醉落魄·咏鹰》诗词全文 --------------------------------------------------------------------------------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五律·大梅沙见孤鹰 黑影青霄破,孤飞竟可怜。
有时乘海气,何处见桑田, 食乏升平里,巢危景色边。 仍知多蛇鼠,城上故盘旋。
陶渊明通过一系列的飞鸟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陶渊明的思想历程。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十六),便是那时的生活写照。陶渊明深受儒学浸染,胸怀壮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因此,他走出闭塞的家门,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创作了大量借鸟抒怀的作品。通过鸟意象的承载,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积极向上,追求建功立业的文人形象。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归鸟》之一)鸟儿怀着宏伟的志向,一大早就离开了舒适的栖居地,大鹏展翅扶摇直上,奋勇向前。无际的万里长空是它驰骋的天地,飘渺的云端是它的理想居所。诗人崇高的理想追求、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在鸟的搏击长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联句》中,我们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搏击风云的豪情壮志, “鸣雁乘风去,去去当何极”。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杂诗十二首》十二)宣告了这个有为青年开始了人生价值追求的历程,展开了宏大的抱负。气盛、志大、品高的陶渊明,开始像飞鸟一样展开翅膀,积极地追求建功立业。他的这种豪情壮志,在《杂诗十二首》(之五)中通过展翅高飞的飞鸟充分体现出来: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陶渊明暮年回忆自己的年轻时代所发的感慨,他年轻时就怀有“大济于苍生”之志,这种经世治国的远大志向,一直到晚年仍使他豪气横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把治国平天下的“猛 志”比作展翅高飞的鸟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豪情壮志,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这个时候历史给东晋带来一个时机,东晋宰相谢安遣其弟谢石、侄谢玄、次子谢琰抗秦,取得了淝水之战大捷,这给陶渊明带来了希望,激起他的满腔热血,决定忠心报国。 他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拟古九首》之八)。诗中透露出一股磅礴之气,年轻的诗人刚强奋发,慷慨激昂,怀揣爱 国之志,要求收复北方失土,统一中原,诗人渴望独自佩剑神游,为祖国统一一展豪侠之举。 陶渊明在崇高的理想和强烈抱负的思想支配下走上了仕途,然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使诗人在仕途中到处碰壁。于是诗人的理想和现实发生了矛盾,由此形成诗人五仕五隐的独特经历。以上供参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