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曾暮寒。
唐玄宗年间,洛阳人祖咏和其他许多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年轻人一样,壮志满怀的背上行囊来到繁华的长安参加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
那年的进士试题是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来,这对当时的大唐才子来说,大抵是算不上困难的。正巧坐在窗边的祖咏便是慢条斯理的取出从家乡带来的砚台,一边就着水研墨一边竟欣赏起窗外的景色,丝毫看不到该有的紧张情绪来。
那日大约刚好雪后初霁,终南山隐隐的出现在重重层叠着的飞扬的檐角后头,就像是一面用马良的神笔勾勒出的浩绿的屏障,让远眺的人禁不住地心旷神怡。高入云霄的山顶上那些在日光下闪着耀眼光芒的尚且未化的余。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曾暮寒。
唐玄宗年间,洛阳人祖咏和其他许多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年轻人一样,壮志满怀的背上行囊来到繁华的长安参加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
那年的进士试题是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来,这对当时的大唐才子来说,大抵是算不上困难的。正巧坐在窗边的祖咏便是慢条斯理的取出从家乡带来的砚台,一边就着水研墨一边竟欣赏起窗外的景色,丝毫看不到该有的紧张情绪来。
那日大约刚好雪后初霁,终南山隐隐的出现在重重层叠着的飞扬的檐角后头,就像是一面用马良的神笔勾勒出的浩绿的屏障,让远眺的人禁不住地心旷神怡。高入云霄的山顶上那些在日光下闪着耀眼光芒的尚且未化的余雪,与周围的浮云相映成趣,似乎是给稍近处的林子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寒光。
如斯清峻的美景,让赏惯洛阳常年华丽盛开的牡丹的祖咏有些走神了,等他把目光收回现实中来时,时间早已是过去大半,他看着门边正来回踱步不止以御寒冷的监考,忽然诗思如泉涌,一口气写下了四句题为《终南望余雪》的句子就搁笔,心满意足的交卷了。
监考看了看卷子,唤住了正欲离开的祖咏,好心提醒他写完才好。岂料祖咏潇洒的回答道:“意尽。”
霁月
淡淡地,幽光
浸洗着海上的森林。
森林中寥寂深深,
还滴着黄昏时分的新雨。//
云母面就了般的白杨行道
坦坦地在我面前导引,
引我向沉默的海边徐行。
一阵阵的暗香和我亲吻。//
我身上觉着轻寒,
你偏那样地云衣重裹,
你团鸾无缺的明月哟,
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
我眼中莫有睡眠,
你偏那样地雾帷深锁。
你渊默无声的银海哟,
请提起你幽渺的波音和我。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这首诗,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幽光清淡,云衣缟素,森林寥寂,暗香浮云,海岸沉默,波音幽渺: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然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秀美的情景啊!诗韵巧妙地采用轻倩的“ing”、“eng”与低沉的“uo”,和这情景完全和谐。在这个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白杨行道在他面前导引,浮动的暗香跟他亲吻,他在和明月亲切交谈,他要银海跟他唱和。在这里,人和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了,诗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郭沫若五四时期的自然诗,就以这一点显示出它的独特性,为我国古典诗歌和五四初期新诗所没有的独特性。
人和自然整合无间是泛神论思想的一种表现。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有众多的来源,就在他所崇仰的诗人中,歌德、惠特曼、雪莱、泰戈尔都有泛神论思想。惠特曼诗歌中的泛神论思想常是这一哲学的直接表达,难免枯燥。歌德、雪莱有很美丽的自然诗,他们笔下的自然常充满活跃的生命,但诗人和自然却处于并立的地位。只有泰戈尔才写出众多人和自然合一的诗篇。因此,《霁月》的风格似乎更接近于泰戈尔。泰戈尔具有这样的信念:“当我们感到,我们内在的生命之流与外在的万有的生命是一体之时,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的一切愉悦和痛苦,都贯穿在一条长长的欢乐之线上……我的灵魂与今天这个美丽的秋晨,这个广阔无际的灿烂光辉的关系,是一种亲密的戚谊;而所有这些色彩、气息和音乐都不过是我们的秘密交流的外在表现。”(泰戈尔《孟加拉掠影》)《霁月》所表现的不和这思想十分类似吗?郭沫若和清幽有月夜,不也有“一种亲密的戚谊”吗?这清幽月夜所有的“色彩、气息、音乐”,不也是它和诗人之“秘密交流的外在表现”吗?《霁月》不就是在表达诗人的“内在生命”与“外在的万有的生命是一体之时”,让人们体验到其中的“欢乐”,并感受到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吗?
《临江仙·寒食清明春事好》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寒食清明春事好,公家霁月光风。年时犹记雨声中。州侯陈乐舞,法从酒杯同。
坐上王杨虽自散,酴醿依旧香浓。待将诗易寿无穷。鸢飞鱼跃矣,风虎更云龙。
《沁园春·问讯仙翁》
年代: 宋 作者: 黄机
问讯仙翁,殷勤为底,来万山中。想橘边丹井,鹤寻旧约,松间碧洞,鹿养新茸。雾节亭亭,星旓曳曳,导以浮丘双玉童。嬉游处,尽祥烟瑞雨,霁月光风。
欢声已与天通。更日夜郴江流向东。定催归有谓,泥香芝检,留行无计,路熟花骢。如侍严凝,密陪清燕,吴水欢然相会逢。年年里,对春如酒好,酒似春浓。
《感皇恩 与客读辛殿撰乐府全集》
年代: 元 作者: 王恽
幽思耿耿堂,芸香风度。客至忘言孰宾主。一篇雅唱,似与朱弦细语。恍疑南涧坐、挥谈尘。
霁月光风,竹君梅侣。中有新亭泪如雨。力扶王略,志在中原一举。丈夫心事了、惊千古。
《送蕃叟弟赴江西帅幕分韵得独字》
年代: 宋 作者: 陈傅良
生平未省友松竹,爱言从宦输幽独。子也诸侯老宾客,襆被仅缘升斗禄。
为问江神何世情,霁月光风送帆幅。天意元来向事功,谨毋遐心自金玉。
《赠樵隐》
年代: 宋 作者: 方逢辰
樵仙深入琴棋境,一笑出门天地宽。人世已非存朽斧,土音不改只南冠。
琴中自有铁心在,局外何妨道眼观。霁月光风元属我,饭牛何谓夜漫漫。
《题同濂阁》
年代: 宋 作者: 高斯得
霁月光风洒落人,与君同调太怜君。不须叹息知音少,后世岂无扬子云。
《蔡伟叔讲通书》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蒋君易学高无助,蔡子重来讲杏坛。绛帆先生移席听,青衿学士堵墙观。
举扬霁月光风易,笺注先天太极难。稳坐虎皮挥麈毛,岂知春雨客毡寒。
《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年代: 宋 作者: 毛滂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夜坐一斋偶成》
年代: 宋 作者: 钱时
出态炎凉反覆易,交情贵贱死生殊。双眸炯炯碧天阔,霁月光风夜读书。
《别诸禅众》
年代: 宋 作者: 释洪海
万瓦禅林耸翠螺,四围山色玉新磨。恍疑别换胸怀子,霁月光风觉转多。
咏月诗词撷英 记得在我中学时代,语文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咏月诗,但是当时大家都找了些什么诗词佳作,我一点都不记得了。
不过回想一下,还是觉得老师这个作业有特色。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诗词佳篇确实不少,而提及月亮的诗篇则更加众多。
我对于月亮有着特别的感情,小时候晚饭后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出门散步,如果天色清朗,那么赏月必是我们赏心悦目的休闲项目,也许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于咏月的好诗句也情有独钟。在诗词作品中,我最欣赏的还是唐诗宋词。
这里就选取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谈谈。唐诗 唐诗里少不了说李白杜甫。
“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满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在这首诗里,李白的豪放不羁,潇洒超脱的个性一面跃然纸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构织的意境也让人陶醉。
诗歌作品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的诗篇就更苍凉和沉重,比如他的咏月诗名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别容易怀念故人的,何况远在边塞的诗人,于是思乡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笔触下这些又混杂着对国家的忧思,显得格外苍凉。
相比而言,从鉴赏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的诗体现的“诗中有画”更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首诗里,一幅月下山涧的幽静、安宁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飞起的鸟的叫声更映衬出空荡的山涧的安静。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忘却尘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儿“小资”。宋词 在宋词里,最著名的词人当属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三位,其中咏月诗写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苏轼莫属。
他的《水调歌头·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上半阙的飘飘欲仙的遐想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苏轼毕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词中他也仍然无法摆脱人间的种种烦恼和情绪,在下半阙,东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残缺,人生怎么能都尽意呢?所以最后还是收笔于祝福,收笔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由于本词副标题有“兼怀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所以这里的祝福应该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阔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为对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华为对人间的祝福。
辛弃疾的词常常怀着“壮志未酬”或“壮怀激烈”的豪情,他的诗比较少风花雪月,所以虽然有些词提到月亮,比如《贺新郎》里的尾句“谁共我,醉明月?”和《木兰花慢》里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等,但是传唱不广,不是他词作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经很受欢迎的琼瑶小说常常借用她的词句作标题或主题。
但是她的关于月的词句并不著称,虽然包含名句“此情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还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属于陪衬。
倒是婉约派词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为人熟知。
其实咏月的诗词名句相当多,而且未必来自声名如雷贯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称精品,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绝唱。
我喜欢咏月的诗词佳句,因为喜欢月喜欢诗词,也因为人生需要精神的洗涤和陶冶。关于“月”的成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有不少关于月亮的知识,现搜集整理一些与“月”有关的成语。
成语中的“月”一是指月亮,二是与时间有关。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
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传》:“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摧残。出自唐朝温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伤歌姬》:“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风花雪月 原古典文学中常用以作为描写对象的四时景色。现多指诗文堆砌辞藻,内容限于写景言情。
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的恋爱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也?” 水中捞月(水中捉月)(海底捞月):到水里捞月亮。
比喻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冥誓》:“虽则似空中拈。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诗歌作者
郭沫若
诗歌原文
霁月
淡淡地,幽光
浸洗着海上的森林。
森林中寥寂深深,
还滴着黄昏时分的新雨。//
云母面就了般的白杨行道
坦坦地在我面前导引,
引我向沉默的海边徐行。
一阵阵的暗香和我亲吻。//
我身上觉着轻寒,
你偏那样地云衣重裹,
你团鸾无缺的明月哟,
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
我眼中莫有睡眠,
你偏那样地雾帷深锁。
你渊默无声的银海哟,
请提起你幽渺的波音和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