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令能现仅存七绝诗4首1、《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咏绣障》唐 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2、《喜韩少府见访》[唐]胡令能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3、《王昭君》[唐]胡令能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4、《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胡令能现仅存七绝诗4首:《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王昭君》。
1、《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2、《喜韩少府见访》 唐代: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3、《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唐代: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译文: 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
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 绣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4、《王昭君》 唐代:胡令能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译文: 漠北的风伶俐的像剑,刺人骨,汉宫的月亮引人怀念。 身在漠北,魂却在故乡,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
扩展资料: 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胡令能。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胡令能, 唐朝诗人,曾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
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
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作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这首七绝又名《咏绣障》,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前两句写诸妇女绣花时的情景,她们坐在堂前凳上拈笔绣描,花蕊鲜艳,栩栩如生;当日暮降临,背景渐暗,所绣花品更加夺目。
后两句通过想象、衬托从侧面生动含蓄地写所绣的巧夺天工。如果把这些绣花放到春天的花园里,就会把柳树上的黄莺吸引下来。
不似春花胜似春花。用语巧妙,生动形象;诗的造诣工深,可见一斑。
王昭君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赏析】开头两句对偶写出王昭君来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风似剑镂人骨”,是写环境,是写感受,也是写王昭君来到异地他乡的心情;“汉月如钩钓胃肠”也用比的手法写王昭君对长安的思念,对故乡的撕心裂肺的怀想。第三句“魂梦不知身在路”就直接点出身在漠北路上,魂梦却在故乡;第四句“夜来犹自到昭阳”承着三句进一步写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从而表达了王昭君的强烈爱家乡爱长安爱故国的思想。
这是一首诗人借咏王昭君而表达爱国思想的诗。艺术上用比借代虽显露而不直白。
胡令能(生卒不详) 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家贫,少为负局锼钉之业(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因居列子之乡,故常祭祀列子,又受禅学影响。
工诗,事迹略见《唐诗纪事》。 《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诗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现将其诗四首列于下面作以简略赏析。
其一 《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
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其二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前两句叙述、描写,。
作品原文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⑴,侧坐莓苔草映身⑵。
路人借问遥招手⑶,怕得鱼惊不应人⑷。[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2]作品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2-3]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他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2-4]编辑本段作者简介胡令能,唐代诗人。生卒不详。
曾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时期人。
家贫,少为负局锼钉之业(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因居列子之乡,故常祭祀列子,又受禅学影响。
工诗,事迹略见《唐诗纪事》。诗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唐诗》存其诗四首。[5]。
题桃源僧[陈光] 桃源有僧舍,跬步异人天。
花乱似无主,鹤鸣疑有仙。轩廊明野色,松桧湿春烟。
定拟辞尘境,依师过晚年。…… 宿顾城二首(顾城在范县东)[张直] 绿草展青裀,樾影连春树。
茅屋八九家,农器六七具。主人有好怀,搴衣留我住。
春酒新泼醅,香美连糟滤。一醉卧花阴,明朝送君去。
醉卧夜将半,土底闻鸡啼。惊骇问主人,为我剖荒迷。
武汤东伐韦,固君含悲凄。神夺悔悟魄,幻化为石鸡。
形骸仅盈寸,咿喔若啁蜺。吾村耕耘叟,多获于锄犁。
…… 画山水图答大愚[荆浩]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
…… 三游巾子山寺感述[任翻] 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惟有前峰明月在,夜深犹过半江来。
…… 再游巾子山寺[任翻] 灵江江上帻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野鹤尚巢松树遍,竹房不见旧时僧。
…… 宿巾子山禅寺[任翻]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 惜花[任翻]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 宫怨[任翻] 泪干红落脸,心尽白垂头。自此方知怨,从来岂信愁。
…… 送李衡[任翻] 羁栖亲故少,远别惜清才。天畔出相送,路长知未回。
欲销今日恨,强把异乡杯。君去南堂后,应无客到来。
…… 哭友人[任翻] 逢著南州史,江边哭问君。送终时有雪,归葬处无云。
官库惟留剑,邻僧共结坟。儿孙未成立,谁与集遗文。
…… 越江渔父[任翻] 借问钓鱼者,持竿多少年。眼明汀岛畔,头白子孙前。
 ̄入花时浪,灯留雨夜船。越江深见底,谁识此心坚。
…… 长安冬夜书事[任翻] 忧来长不寐,往事重思量。清渭几年客,故衣今夜霜。
春风谁识面,水国但牵肠。十二门车马,昏明各自忙。
…… 经堕泪碑[任翻] 羊公传化地,千古事空存。碑已无文字,人犹敬子孙。
岘山长闭恨,汉水自流恩。数处烟岚色,分明是泪痕。
…… 赠济禅师[任翻]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 冬暮野寺[任翻] 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无酒可销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影短,著瓦雪声繁。飘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 桐柏观[任翻] 飘飘云外者,暂宿聚仙堂。半夜人无语,中宵月送凉。
鹤归高树静,萤过小池光。不得多时住,门开是事忙。
…… 葛仙井[任翻] 古井碧沈沈,分明见百寻。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
圆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
…… 秋晚途次[任翻] 秋色满行路,此时心不闲。孤贫游上国,少壮有衰颜。
众鸟已归树,旅人犹过山。萧条远林外,风急水潺潺。
…… 秋晚郊居[任翻] 远声霜后树,秋色水边村。野径无来客,寒风自动门。
海山藏日影,江月落潮痕。惆怅高飞晚,年年别故园。
…… 春晴[任翻]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 补充: 多了你自己看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