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体现出“小草精神”的古诗有:
1.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轼 《立春偶成》
4.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5.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的《山中送别》
诗句释义:
1.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释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别出谁是忠臣。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仁爱。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3.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轼 《立春偶成》
释义: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4.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释义: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5.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的《山中送别》
释义:在山中送走了我的友人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 待到明年春草绿的时候, 友人呀你还能不能回来呢?
体现小草精神的古诗:
1、《赠萧瑀》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赠萧瑀》: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