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寒夜》是南宋诗人杜耒(lěi)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⑴汤沸⑵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⑶梅花便不同。[1]
⑴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是一种烧炭的小火炉,外壳用竹子编成,炉芯用泥,中间有铁栅,隔为上下。
⑵汤沸:热水沸腾。
⑶才有:同“一有”。[1]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这首诗因为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宋黄升《玉林清话》对三、四句很赞赏,并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说真正读出了诗外之味。
作者简介
杜耒(?——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文 / 东芳泽 能经的起岁月的沉淀,一片树叶也能承载浩瀚的中华文明,而渊源流长。
当时代的步伐迈进经济发展的今天,茶叶促进的不光是经济,还是文化艺术、道德情操、修身养性的结合,一如作者云: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这种文化成为“遗产”,而是如何去发扬和传承……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人一向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也一向主张不务正业。中国文人的第一任务就是当官,所谓“学而优则仕”,这便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但是,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之为“文人”,好像与“仕”又没有太大关系,要为“仕”,那学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学经典。
但是你再是精通这些玩意儿,也不会有人把你当文人看,顶多一个书呆子,人们看的是对于“仕”来说是无用的东西。“茶”便是其中典型的玩物之一。
喝茶、懂茶对于当官来说是不起作用的,但自从有茶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皆从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角度来感受茶,品评茶,逐渐演绎出一轮又一轮圈内人士的共同价值观。这些被大家看得起的,但又是无用的东西,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就叫做“素质”。
一个文化人可能滴酒不沾,照样文思泉涌,但少有不喝茶的。细细算来,作为以解渴为目的的饮品,茶自从成了佳篇佳作的催生物,所承载的内涵早已远远超过它的外延,品茶、懂茶是中国文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茶成就了文化人,文化人又反过来丰富了茶的精神与气质。
这在世界文化史中也是一个非常现象。可见,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之风雅承载于品茶之中,所以,中国人总是把“文人”和“雅士”链接在一起,总是说“文人雅士”。 当然,“风雅”是要吃饱饭之后的事,文化是要经济来“搭台”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已相当发达,而真正的大盛却推至经济繁盛的唐宋。文化是需要积累的,而这个积累的量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到三国魏代已经出现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自魏晋而来清谈之风盛行,每每交谈,席间茶水自是少不了的,晋司徒长史王濛尤其爱茶,不仅自己喝,而且见人拉人喝,当时士大夫中还未完全习惯饮茶,其中有些自是苦不堪言,故有人把去他家饮茶称为“今日有水厄”,其实就算从未喝过茶,也不至以“水厄”相称,原因还在于唐之前的饮茶以牛饮为主。但凡喝茶的人一定还记得卢仝的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日之内往胃里灌个数十碗,滋味自是不好受。 喝茶喝出情调,喝出品味,还要归功于唐代职业茶人陆羽,他把儒、道、佛融入饮茶中,至此出现了细煎慢品式的饮茶方式,这应该是文人茶的雏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佛教的兴起,与陆羽交往颇深的诗僧皎然便是个中高人,“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
在陆羽之后,宋代皇帝和著名文人中这类“品茶”发烧友也不在少数,宋徵宗赵佶可算其中憨态可掬的一位。这位皇帝不问朝政,在历史上未留下半点治国安邦良策,却写了一部洋洋洒洒的《大观茶论》。
所以探究历史之徒少有人记住这位皇帝的名字,倒是探究茶艺的行家把这位皇帝奉为知己。虽然他皇帝不好好当,社稷不好好理,但这篇茶论却至今仍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赵佶在茶方面的造诣应该得益于家学,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位嗜茶之士,他在世之时,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爱茶品茶之气尉然成风。 到了太宗之时,出现皇家专用的龙凤团茶。
权贵们为了办好贡茶以博皇上欢心,为此先要比试茶叶的质量,这样就产生了“斗茶”,徽宗时候的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
郑可简便因此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皇帝如此爱茶,民间便可想而之了,加上文人的助阵,越演越烈,厚厚一本中国文化史荡漾出阵阵茶香,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除此之外,更有象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这样的贤伉俪,每顿饭罢,便于堂前烹茶,相互考背学问,直至饮不动为止,这一“饮茶助学”的佳话为茶事添了不少风韵。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精英文化与中国文人的高端骄傲,它与诗词一样,由上层发端向亲民演进,民间承载着文化衍生厚厚的土壤,从宋开始,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作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
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
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由于茶性不二移,开。
寒夜 【宋】 作者:【 杜耒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寒夜 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乍现,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硬窗,又是另一种境界。
这是宋朝诗人杜耒描写在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待客的诗句。客主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其乐融融、其情浓浓,这是令人钦羡的儒雅风习,又是让人神往的高雅享受。
1、《山泉煎茶有怀》唐代: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释义】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2、《品令·茶词》宋代: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释义】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3、《满庭芳·茶》宋代:黄庭坚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释义】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
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
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
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4、《双井茶送子瞻》宋代: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释义】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
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
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独芙蓉】 唐·王贞白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南乡子】 李绚乘彩舫,过莲塘,棹歌。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独芙蓉】 唐·王贞白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南乡子】 李绚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高荷】 唐·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醉桃源】 芙蓉 宋·吴文英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栏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秋莲】 元·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卜算子 咏莲】 清·吴绡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一片琉璃照相馆影空.常向波中住.【咏同心莲】 昭明太子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题白莲】 唐·白居易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钱微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塘接.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 宋·梅尧臣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房莲】 宋·司马光莲房前后熟,供噉不须齐.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尚怜食蘂在.深映绿荷低.脆美如新采,近根犹带泥.【采莲曲】 宋·陆游采莲吴妹巧笑倩,小舟点破烟波面.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倾鬓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 【芙蓉曲】 元·萨都剌秋江渺渺鞭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 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越女】 唐·王昌龄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古意】 唐·韩愈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
茶叶的历史 起源 中国人已经有 5000 年的饮茶历史,真正的起源却一直 不为 十分 清楚 覆盖着传奇色彩, 其中最 著名 被后人所接受的就是 的是一个关于 神农皇帝 无意中发现茶叶的传说 的传说 。
具体时间被 定为 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具体时间被精确的定位在 公元前 2737 年。 中国人把茶叶当作有益健康的饮品已经好几千年。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山茶花的光泽,还是绿色的叶子吸引了先人。但是一个流传在明间的传奇填补了我们的空白。
有一天神农氏正打算喝点开水,正在这个时候一些树叶从他头上飘落下来掉进了煮水的锅里。好奇的神农皇帝决定品尝一下这不可思议的酿造。
他惊奇的发现这样的酿造竟然既美味又提神。 一个 印度 关 于 茶 叶 的传说则是和佛教僧人菩提达摩有关 的 。
在 长达 七年的疲惫打坐后,他 与失眠抗争 7 年的后,在绝望的时候他 咀嚼了一些 身边树落下的叶子, 在身边落下的树叶, 顿时便 觉清醒及了。 复苏了过来。
印度 等地 也是世界著名的产茶胜地,然而在十九世纪之前 对于饮茶的历史没有任何记载。 这里并没有和饮茶有关的历史记载。
菩提达摩对茶叶的品尝并没有使得茶叶在当时盛行。 另一个来自日本的传说 , 讲的是很爱思考的佛教徒菩提达摩描述他是如何把自己的眼皮扔在地上来使自己清醒。
之后在他眼皮掉下去的地方长出的茶叶便奇迹般的可以治疗他的疲惫。 茶叶并不是原产于日本,但是这个传奇仅仅是提供一个茶叶突然出现在这个小岛上的解释。
而事实 上有关茶的 传奇 则比传奇 则 要平淡的多:在十九世纪早期,一个 有远见的 叫做 Dengyo Daishi 的日本僧侣,从中国带回了茶叶的种子。 由神农氏偶然发明的敞开盖子煮茶的制作方法和现今依然使用的现代酿造方法仍然有 4000 年的历史。
在中国明朝( 1368-1644 年)明朝人开始使用在开水中浸泡茶叶的方法饮茶。经过一些尝试中国的典型带有盖子的容器成为理想的茶壶。
茶 “茶”以及以其在世界范围内不同 种类 的拼写和发音都来自 于 源于 同一个 起源 “ Te ”,这个发音在中国厦门的当地方言中是茶的意思。 在普通话中使用的“茶”后来也被世界广泛接受。
茶是在十七世纪早期进入欧洲的。 尽管夸大其 除去一些夸张 的药理治疗属性, 但是 欧洲人 还 最喜欢咖啡的味道 。
, 因此当时 茶 只 是 在贵族的小圈子里流行。 抵达欧洲 在十七世纪早期荷兰 商人 和葡萄牙商人 就 最先把中国的茶叶引入欧洲。
葡萄牙的商船来自中国的澳门,而荷兰人的商船是通过印尼而来。 这种 特殊的 前所未知的 酿造产品并没有立即从装满丝绸和香料的货船中成功脱颖而出。
欧洲人在品尝之后 还是比较喜欢 其实还是更喜欢 咖啡的味道。 充满 疑惑 多疑 的英国人直到 1652 年才开始从印度进口茶叶。
俄国人是 早期 茶叶 在欧洲 茶叶的 衷爱 普及的献身这 者,他们 是 通过中国的骆驼商队从陆地上引进茶叶。 随着 俄国人 饮茶的热情在 俄国 逐渐高涨, 从亚洲 运送茶叶的骆驼 的 商队 逐渐扩大。
在大漠中如长蛇般前进。在 到 十八世纪末期, 已经达到 有好几千只骆驼商队往来于中俄边境 ,每一只都有 200-300 只骆驼组成。
贯穿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枢纽把骆驼商队送进了退休的行列,但是它们留下的传奇般的旅程使俄国人接受了美味与精致混合的中国红茶。 皇族的推广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没有什么比皇室成员卖的东西更吸引人的了。
茶叶饮品在欧洲拖光的幸运转折点 是在 于 1662 年 开始 。 当 时 英王查尔斯二氏与 葡萄牙公主 布拉甘扎的凯特琳娜公主结婚,她是一个 葡萄牙公主,同时也是一个 饮茶的狂热爱好者。
凯特琳娜开始在宫廷中使用中国的精致的半透明的茶具开始饮茶,很快整个国家都风靡起来。 那时的 茶叶已经很昂贵, 而 但现在 又成为流行的东西。
突然间茶叶 好象也 有了自己风格和特点, 于是不可抗拒地被看作是一种贵族的象征 在带有贵族特点印象中茶变的不可抗拒。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茶叶是一个很占据优势的东西。
当时的水并不合适直接饮用。如果想避免生病通常的选择是煮一杯开水或者是酒精含量能够足够杀死细菌的啤酒。
在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 除了 把白啤酒做为早餐的饮品 外 ,茶 也 则 作为 另 一种选择。 这样 茶 被看作是 作为 最解渴又能使精神振作同时又 美味 富含香味的 的 选择,成为 最安全的饮。
在十八世纪的富人家中,喝茶 便成了 是 一种重要的 仪式 礼仪 。 那些珍贵 宝贵 的茶叶通常会存放在带有锁子的 小 小匣子里,通常只有一把钥匙。
一周会有一两次 , 家里的女主人会打开锁子取出茶叶来款待家人和重要的客人。 同时那些 上 好 等 的瓷器通常 也 用来 来 显示家族的财富,从而 通过感官的刺激 增加礼仪的气氛。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女主人展现洁白的皮肤和精巧的半透明茶具的过程。这两个特点是当时衡量女性纯洁的标准。
中国茶诗欣赏之宋代茶诗 武夷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汲江煎茶 苏 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
和钱安道惠寄建茶
[宋]苏 轼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森然可学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记龙团
[宋] 苏 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
[宋] 梅尧臣
春牙碾白膏,夜火焙紫饼。
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
碾为玉色尘,远汲芦底井。
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
咏 茶
[宋] 丁 谓
建水正寒清,茶民已夙兴。
萌芽生社雨,采掇带春水。
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
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
试 茶
[宋] 蔡 襄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云闭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澹庵坐观显上人分茶
[宋] 杨万里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神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衲子。
水调歌头·咏茶
[宋] 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第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茶 灶
[宋] 朱 熹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