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不是诗句,是水浒传里鲁智深死前说出的一句偈语。
2、这句话意思是: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现在自己的困惑像被汹涌的钱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谁,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意在表明鲁智深已经悟道了。
3、偈语原文: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4、白话翻译:
我平生做人并不做善事,只喜欢杀人放火。
现在却忽然顿时领悟到名利都只是虚妄,在这时挣脱了名利的束缚。
自己的困惑像被汹涌的钱塘潮席卷而去,知道了自己是谁,并且也明白了人生的根本。
扩展资料
“钱塘江上潮信起,今日方知我是我”偈语的背景:
八月十五中秋夜,在杭州六和寺,鲁智深听到钱塘江潮声大作,如雷鸣战鼓铺天盖地而来,寺中僧人告诉他那是潮信。
智深忽然想起师父智真送他的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闻信而寂。”
果然,验了活捉夏侯成,生擒方腊。智深拍掌笑着问明圆寂之意,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夜必当圆寂。”
于是,他沐浴更衣,写了颂语,焚一炉好香,盘腿打坐,圆寂涅槃。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看世间,多少英雄白头,多少美人迟暮,朝生暮死,脂粉变白骨,都不曾思考、认识真正的自己是什么。鲁智深临终绝笔,扯断的是名缰利锁、爱恨情仇的纠缠。
“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不带半点水分的大彻大悟。他是顶天立地的汉子,鲁莽不羁的外表下有颗慈悲纯真的佛心。
鲁智深的一生充满放弃又不断完善,这么个豪侠,从不守清规的酒肉和尚,到一步步走向莲台,修成正果。大惠禅师用“满空飞白玉,大地作黄金” 来形容鲁智深的坐化,那是佛才能达到的境界。
假如我是我,是因为我生来如此,那么我是我,你是你。
可是,假如因为你而我是我,因为我而你是你,那么我不是我,你也不是你。
──孟德尔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最大的赞美。还有谁可以说得更有力?
──莎士比亚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安徒生 为你自己而感激上苍。不错,为你自己,怀感谢之心。
记着,你值得和应该感谢,你是人。
──威廉·萨洛扬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关于是的诗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 · 佚名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 · 佚名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宋 · 朱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唐 · 李白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长恨歌》
唐 · 白居易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长恨歌》
唐 · 白居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宋 · 陆游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 李清照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 李煜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 李清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春晚》
宋 · 李清照
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 · 纳兰性德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唐 · 李商隐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 · 苏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 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唐 · 崔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汉 · 曹植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我会把我的悲伤从额头拭去、
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我绝不再怨恨没有披上梦想的嫁衣、
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我的灵魂不会被随意支离、
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你的温柔就沁在我的心里、不离不弃、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