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年代:唐作者:李峤作品:风内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鸽子》 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一九一八年)《秋晨》 于赓虞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一九三四年)《沪杭车中》 徐志摩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一九二八年)《私语》 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 。
>。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度 秋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濉?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秋日即目 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山阁晚秋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秋暮言志 李世民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 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
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秋夕诗 鲍照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
秋月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注释](1)青溪:清澈的溪水。
(2)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红尘:泛指人世间。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简析:这是首怀古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凭吊秦汉官苑留下的遗迹,抒发了历史兴亡的感慨。
全诗将萧瑟的秋景与怀古的愁情融为一体,对仗工整,章法谨严。 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而欲来风满楼:云起日落,暮色将至;风满楼头,山雨欲来。
作者准确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变化的瞬间,充满了张力与动感。尤其是最后一句,写暴风雨前的景象,让人如临其境,形象鲜明,寓意深远。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①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
歇:消歇,凋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两句点出此处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且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暗示了山中如世外桃源,景物美妙怡人。
B.中间两联写“月照松间”“石上清泉”“竹林浣女”“莲丛渔舟”,特别是第三联,以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C.《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本诗反其意而用之,“山中”生活实为作者意之所向,有归隐之意。 D.首联写环境,颔联侧重写人,颈联侧重写物,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千古秋诗咏悲喜 老马 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
最早的悲秋诗文大概是战国时 代宋玉的《九辩》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
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唐代诗仙李白在《月 下独酌》中描绘了这样的秋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李白怀才不遇,佯狂醉酒,流露了无限的无奈与幻想,饱含 凄切悲伤。 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
唐朝诗人王昌龄 《丛军行》诗云:“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秋风。更 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在黄昏独坐,临秋风吹 起羌笛,寄情关山明月,感时伤怀,表达了边塞征人思念家 园之苦。 而悲秋之作最甚者,可谓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秋。
杜甫有感于国家的战乱,政治腐败,自己年老多病,报国无 路。 诗中风、猿、燕、木、江、病、鬓、酒共融一体,同表 一愁,可谓咏秋诗作之绝唱。
古人咏秋,也常发泄平日里的幽怨,秋怨之多、之深, 别有一番情致。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曲》曰:“桂魄初生 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 归。 ”初秋的月夜,少妇的单薄的丝衣懒于换去,孤独地抱 着精美的银筝轻轻拨弹。
由于夫君远征,自己心怯空房不愿 进入。全诗将少妇的幽怨描画得淋漓尽致。
秋怨之作最著名 的当推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 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宫女在玉阶伫立,痴望皎皎秋月 良久,连罗丝织袜都被夜露打湿了。回到室内,仍依依不舍 地望着明月,深夜不寐,写尽了宫女的哀怨,未着一“愁” 字,却把怨意从她望月的动作和神情中体现出来。
同是咏秋,由于人的心绪不同,色调也不同。唐代诗人 王维的《山居秋暝》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 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绘了山中秋日晚景,明月承“晚来。
《秋歌》写的是全长安的妇女,她们的美超越了外貌的境界,因为“万户”妇女的美是不能用简单几行诗描绘得出的,诗人便从那情,那事写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一片月既是那清凉的秋月,又代表了长安妇女的一片勤心、爱心、思心。这样的心是美丽的,美得让人感动。
《秋歌》
笼统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关于此诗结尾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评说。清人田同之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含浑无尽。”沈德潜说此诗后两句“不言朝廷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
1. 唐 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2. 唐 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3.唐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宋 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5. 宋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6. 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7.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8.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9.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10. 齐白石《紫菊》
九月西风霜气清, 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 不惹园丁问姓名。
11.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12.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13、《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4、《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5、《秋日》【唐】耿玮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1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7、《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0.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21.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22.秋夕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23.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23首,前12首是写菊花的,不知道行不行,不过菊花也是秋天的
20多首就那么多了,你可以去查的,很多的
别抄袭我的哦!!!!!!!!!!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春: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
希望能帮到你
标题】:枫桥夜泊① 【作者】:张继 【格律】: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2.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