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积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凌蒙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
悲观消极;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中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悲观的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乐观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刚好做了一个作业,有相关的资料 苏轼(1037一110l)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天才。
他的诗词、文、书法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甚至连他的画(虽然今天也见不到真迹)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一生数遭贬滴而不毁。
究其原因,即是他旷达的人生观。 《赤壁赋》是大家都熟悉的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是他在1082年秋天,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之后写的,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他人仕以来“最”倒霉的时候,但是,他还有心思与朋友饮酒,在朋友悲伤得不能再悲伤的时候,他居然口出“佛”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最后主客高 兴,将东西吃的一干二净,“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种境界是我们一般人或者说在古人当中也是很少见的。 应该说,苏轼旷达的人生观跟他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系的。
他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少年时候就读《庄子),后来又喜欢和僧人往来,他的文章比如《超然台记》《问养生》就可以看出佛、道对他的影响,很多时候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也浸透到他的思想中。
当然,这与中国人思想中的儒道互补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他一生的生活中,数遭贬滴,却保持了一种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正是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在文艺上,内心的恬静悠然可见。你看他在元丰六年写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入中庭。
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最足以表达他当时的心境,他似乎什么都超然了。 仔细体会这种心境,就会发现,它不同于陶渊明那种对政治退避显示出来的“悠然见南山”式的娴静,陶氏的退隐是人本身的回归。
也不同于王维半官半隐显示出来的“空山不见人”式的空灵,这种退隐是戏谑式的。更不同于柳宗元那种寄愤激与超脱于山水的瞬间的娴静,柳氏的忠厚朴直,内心儒家民本的思想,被贬时“锵鸣金石”般的孤傲,他的娴静是瞬间的,他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里面对鱼的描 写,几乎可以看作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也就在瞬间之后.,“凄神寒骨,悄枪幽邃”,心境的悲凉不言而喻,似乎不幸的遭遇已深入骨髓,耿耿于怀,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想法,他的心理素质也太差了,于是,47岁的时候,死在柳州任上。
苏轼与他们不同,苏轼是用文字为人生虚拟归隐,文字背后隐含了过多人生的感伤和强作慰籍以求超脱的心情,他追求的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所以,在他的文章中,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苏轼在贬滴中,他与百姓和睦相处,关心庶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即使是后来被贬到琼州,他还多方鼓励,培养当地的一些后辈学者、文者。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是他独立人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旷达的人生观,或许就是我们现代人最值得学习的精神。
将进酒中由悲转乐的句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明由悲转乐原因的句子: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抒发悲愤情感的句子: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季深业书法《将进酒》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
《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内容多写宴饮游乐,咏唱饮酒放歌的事。
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本诗为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