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2.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4.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8.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1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陆游《初夏绝句》 14.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4.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8.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14.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的咏四季的四首回文诗: ---《春夏秋冬》--- 每首仅用十个字,七言绝句: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各行字句,分别包含了一首七言绝句,即: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南山田中行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而又斑驳,清新而又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意境。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
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
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磷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象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
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
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 白居易《问刘十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 刘禹锡《望洞庭》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 白居易《泊船瓜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 杜甫《望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6.0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