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描写花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鸟的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有及林间自在啼。 描写鱼的 兰溪棹歌 唐人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赠崔侍郎 李白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渔歌子 唐朝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虫的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有数字的古诗 山村咏怀 宋代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有修辞的 (夸张) 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含有花鸟意象的诗句1、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诗词都是咏梅花的,梅花冬季开放,开时百花凋谢,傲骨凌寒。
因此,诗歌中带有梅花的多是诗人以梅花自比,用以表达自己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2、菊花,菊花秋后开放,诗歌中与梅花指代的意向有一定相似,但是因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使菊花相比之下更能表达诗人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怀。
3、桃花,没有特定的意向,多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连,有的诗人认为桃花开在春季,争奇斗艳,是轻薄的表现,比如杜甫“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也有的诗人用桃花代指美好,比如“桃花落,闲池阁”就是用桃花指代曾经的美好;也有很多是写实的,比如《大林寺桃花》。
4、兰花,兰花在唐诗宋词中是不太常见的,如“槛菊愁烟兰泣露”“孤兰生幽园,”等,多表示孤独清幽。5、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恐怕是最有名的一句了,描写的荷花的诗句多是写实,在《爱莲说》中荷花被描写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
6、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被誉为花魁,雍容华贵,是美的象征。7、芍药,诗词中写芍药的不多,记得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既是芍药,在诗词中,芍药是有情的花。8、扬花,顺便提一下扬花吧,扬花不是花,指的是柳絮。
扬花在诗词中无外乎两种意思,一种是轻薄无情,另一种是漂浮不定。有人说扬花落到水里就是浮萍,浮萍是无根之物,诗人用以表达身世浮沉的感叹。
我个人最喜欢的当属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9、丁香,丁香是愁思的代名词,李璟有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另外在古诗词中还提到过很多花,只不过没什么特定的含义,比如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杏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海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蔷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等等,不作细述了。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
——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
——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
荷花: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榴花: 唐·王维《田家》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红榴拆:红石榴绽裂开来。
菊花: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 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 梁苑东篱共古今. 桂花: 桂花五律 谭嗣同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牡丹花: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玉兰花: 黄山玉兰 方大治 深谷名花何处移, 森森玉树媚清漪; 国香漫拟猗兰操, 秀色还同冰雪姿。 山气凝寒开独后, 灵银穿石意偏奇; 与君采折充琼佩, 独笑傍人应未知。
月季花: 苏辙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 何人纵千斧,害意肯留木卉,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苗。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梅花: 王安石《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兰花: 清·郑燮 《题兰》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山茶花: 《山茶花》 花近东溪居士家, 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 便恐筠阳无此花。
提起唐寅,首先想到的是他三点秋香,周星驰版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家喻户晓,“江南四大才”之一的唐伯虎,从明代至今一直是文人墨客,说书艺人戏说演绎的对象。
然而历史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唐解元并非风流不羁,也未点过秋香。他的确性格放浪,年轻时纵酒成性,成年后“佯狂使酒”,到了晚年又借酒浇愁。
唐寅一生潦倒,始终与“酒”相伴,且行且饮且“风流”。 唐寅,字伯虎,明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于苏州,家境贫寒,没有电影里那样的“土豪”,但是从小就十分聪颖,过目成诵,可“每夜尽一卷”,14岁时,师从著名画家周东村,画艺日趋精湛。
几年后,唐寅的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画都已经出类拔萃。16岁参加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可谓少年得志。
不料25岁那年,唐寅父母先后病故,妻儿离世,不久又得知妹妹在婆家自杀的消息。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使他变得消极悲观,终日与友人借酒消愁。
后来还是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劝告,闭门一年苦读。29岁,唐寅乡试高中解元,史称唐解元(解元,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乃有此名。)
一时春风得意,次年赴京会试。 唐寅的一生转折点,就是遇到有钱人徐经,不小心卷入会试舞弊案,他成了作弊的帮凶,二人双双锒铛入狱。
虽然最终没有判定唐寅是舞弊案主犯,但也遭牵连,被除掉“士”籍,发配到浙江为小吏。具备古代文人气质的唐寅,决然不会受得了这般侮辱,坚拒小吏一职,愤然出走,自此性情大变,破罐破摔,狎妓聚饮,无所不为。
许多著名的诗文和画作就诞生在这期间。外表光鲜的江南第一才子却常常被几两碎银所困扰,史传,唐伯虎曾为了生活创作出很多春宫图。
周星驰版电影里的唐伯虎吟颂:“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份安逸泰然的生活态度。此时的唐伯虎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了苏州城北建成了桃花坞,开始了卖文卖画、种树换酒的生活,桃花林里悠闲的酒香,激发唐寅的旷世才华,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桃花坞。
无奈,创作的书画、掉下的桃花,还是很难保证唐寅晚年的温饱,在1523年的冬天,这位才华横溢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一代才子走完了他54年的凄苦人生, 唐伯虎的风流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擅长仕女画,也画过一些春宫图,并且多以官伎、歌女等为模特,所以人们便认为唐寅性本风流如此。遍查历史资料,并无唐寅风流韵事的记载,如。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在中国人看来,梅花在漫天飞雪的隆冬盛开,不畏严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梅兰竹菊 飘逸淡雅四君子》梅兰竹菊俗称四君子,因为它们不为风寒,像堂堂君子一样,所以称它们四君子。
梅花雪中来,箭兰幽谷藏,竹林风吹过,紫菊飘淡香。君子是我国古代对有德者的美称。
以四君子相称,是将梅兰竹菊人格化,将花木的自然特征与人的美好品德结合起来,赋于其品格生命。竹,虚心有节,直杆凌云,可谕高风亮节;梅,风雪独傲,玉骨冰肌,似若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颇为洁身自好;菊,凌霜而荣,傲骨晚香,不与群芳斗艳。
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文人的创作题材,诗文书画皆有表现!【梅:高洁傲岸】梅花香自苦寒来,喜欢梅花高雅的气质,不畏严寒,独独在雪中肆意盛开,不管不顾的旁若无人。古人喜欢梅花也是因为她高傲自然,在冰雪未褪的时候,红艳的花瓣,幽幽的清香,不然怎么会有那段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白的雪,粉红色的桃花,互衬互应别有一番感激在心中。
人们常常把梅花比做一个清丽的美人,桀骜不逊。也比做那些不畏艰难知难而进的人,站在最高的山顶看透最美的风景。
现在的梅花还是与以前一个摸样,往往在冰雪未溶的春天就伸展自己的身资,绝傲世人。古人有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兰:幽雅空灵】兰是四君子当中的佼佼者,她的淡雅,她的香。
一朵朵小小的花朵,盛开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绽放着自己,我们能看到她不为世俗,不为富丽,只为自己。盛开,一朵花开的时间,一个神话诞生的瞬间。
人们喜欢兰花,喜欢她的高雅。好一个高贵淡雅的美女,静静的开放,人说,兰者,王者之香。
未曾见过她的美,但是如此流传之盛的雅意定是有她不同凡响之处。兰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赏,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毕竟是美人之草。
古人说:“古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竹:虚心有节】竹之雅意也是清幽,风骨亮节,与其他三友并列之。
人常说瘦竹,并且比喻那些为人廉洁刚正不讹的仙风道古。想必一些无欲则刚的人多数都是瘦人之故,所以我们必定想到竹。
当然竹还有很美的神话传说,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舜的两个妃子曾经为了舜逝,二人纷纷投江。最后泪洒清竹,成为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斑竹”。
这是一段神奇的爱情传说。萧湘妃子的故事为竹很好的做了代言。
当然竹也代表高洁,枝枝节节,苍尽有力,在中国画中我们看到墨白相间的鲜明对比。是古意,是古风,让人震撼,思绪万千。
有诗赞美曰:“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菊:冷艳清贞】菊花,与梅花一样,同为花,谈谈的,幽香暗藏,不为人识。
淘渊明曾有桃花园记,表现了反璞归真的真切愿望,同时把人们也都带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天上人间。问世间谁人不是如此期盼呢?菊花,不同于世间的万紫千红,她没有他们世俗,也不能把他们比做路边的杂草,她不是随便的比喻。
她冷清自如,她高雅清丽,她不同凡俗。喝一口菊花茶,或者轻轻的幽幽的看着浮云半日,观赏一株淡黄色的菊花。
人云:“人淡如菊。”此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他们有着共同的风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如同人们心中的世外桃圆、香格里拉,未曾到达,心驰神往。
画中四君子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我们先说梅。
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
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
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
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
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
前四句是明朝文徵明题在画上的诗,画叫《茶梅双禽》。
茶梅是一种花,具有梅花的特点,在冬天开。前两句“绝艳清芬名自奇,相看总是岁寒姿。”就是赞美它的冷艳和岁寒傲骨。“山禽应惜栖能稳,每两飞来借一枝”就是说两只山鸟飞来落在一个茶梅枝上,梅枝还是很稳,这是侧面赞美茶梅的稳重傲骨。
后四句是清朝画家陈半丁的诗意花鸟画稿上的诗。
“溪路杨花点客衣”,溪路就是小溪旁边的路,溪路边杨花飘落,就好像雨点一样轻轻点在行人的衣服上。“落红影里送春归。”落红,大家都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过落红,表明春天归来。这里的“杨花”也可能是说的垂柳。
最后两句,就是春鸟娇啼不肯飞,春鸟也在为春天的到来而高兴。
总之,上面那首是赞茶梅,后面这个是迎春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