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贺知章《咏柳⑴ 》 唐·贺知章 碧玉⑵妆成⑶ 一树⑷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 春风似⑻ 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诗词 春日 (宋·朱 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7、东风:春风。
8 光景:风光。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春 晓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村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扬 柳 醉 青 烟.
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小池
(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山行
(杜 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唯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赠汪伦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 落 疏 疏 一 径 深 ,
树 头 花 落 未 成 阴.
儿 童 急 走 追 黄蝶 ,
飞 入 菜 花 无 处 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九 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1、绝句杜甫 (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曾几(宋)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扩展资料:古诗的由来: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 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语文第一册:咏鹅 悯农 静夜思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语文第二册: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涣离离原上草, 春眠不觉晓, 小识不识月, 白日依山近,一岁一枯荣。
处处闻啼鸟。 呼作白玉盘。
黄河入海流。野火烧不尽, 夜来风雨声, 又疑瑶台镜, 欲穷千里目,春风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飞在青云端。
更上一层楼。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语文第三册:悯农(二) 蚕妇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唐 李绅 宋 张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春种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楼高百尺, 千山鸟飞绝, 墙角数枝梅,秋收万颗子。
归来泪满巾。 手可摘星辰。
万径人踪灭。 凌寒独自开。
四海无闲田, 遍身罗绮者, 不敢高声语, 孤舟蓑笠翁, 遥知不是雪,农夫犹饿死。 不是养蚕人。
恐惊天上人。 独钓寒江雪。
唯有暗香来。语文第四册:小池 咏柳 村居宋 杨万里 唐 贺知章 清 高鼎泉眼无声惜细流,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绿阴照水爱晴柔。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绿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忙趁东风放纸鸢。语文第五册: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登飞来峰 鹿柴 江上渔者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维 宋 范仲淹黄四娘家花满蹊, 秋丛绕舍似陶家, 飞来山上千寻塔, 空山不见人, 江上往来人,千朵万朵压枝低。
遍绕蓠边日渐斜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但闻人语响。
但爱鲈鱼美。留连戏蝶时时舞, 不是花中偏爱菊,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叶舟,自在娇鹰恰恰啼。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缘身在最高峰。
复照青苔上。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三衢道中 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几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梅子黄时日日睛, 众鸟高飞尽, 移舟泊烟渚,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孤云独去闲。
日暮客愁新。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绿阴不减来时路, 相看两不厌, 野旷天低树,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清 查慎行 唐 王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