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孤山寺遇雨
【内容】: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即事重题
【内容】:
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
身稳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九日醉吟
【内容】: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落花
【内容】:
留春春不住,春归人寂寞。
厌风风不定,风起花萧索。
既兴风前叹,重命花下酌。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
桃飘火焰焰,梨堕雪漠漠。
独有病眼花,春风吹不落。
【年代】:宋
【作者】:王同祖
【作品】:西江月
【内容】:
往事星移物换,旧游雨冷云沈。真娘墓草几回青。问著寒潮不应。何处芙蓉别馆,依前杨柳离亭。东风吹泪入重扃。为唤香魂教醒。
【年代】:宋
【作者】:尹济翁
【作品】:风入松
【内容】:
曾闻几度说京华。愁压帽檐斜。朝衣熨贴天香在,如今但、弹指兰闍。不是柴桑心远,等闲过了元嘉。长生休说枣如瓜。壶日自无涯。河倾南纪明奎璧,长教见、寿气成霞。但得重携溪上,年年人共梅花
含有“重”字的诗句1.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2.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6.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
身稳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无?7.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8.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9.既兴风前叹,重命花下酌。
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10.何处芙蓉别馆,依前杨柳离亭。
东风吹泪入重扃。为唤香魂教醒。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送人入蜀 作者: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
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官伎》:西去征鸿东去水,几重别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却送元九》: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宿齐山僧舍》张乔:一宿经窗卧白波,万重归梦隔烟萝。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送人入蜀作者: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
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官伎》:西去征鸿东去水,几重别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却送元九》: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宿齐山僧舍》张乔:一宿经窗卧白波,万重归梦隔烟萝。
[转载]【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 (2015-05-26 15:16:43)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发 原文地址:【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作者:铃歌 对于诗中重字可以说争议很大,正反方各执一词,且都可以拿出什么经典诗作、伟大诗人进行证明。
我的看法是我们都不必在这些非主要地方过多的化费精力。近体诗最主要是格律,当然还有韵,无韵则不能成其诗。
重字视内容而定! 一、近体诗的重字: 近体诗应力避重字。有时我们看到某些名篇的重复,那是有规则的重复, 诸如: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类,那是合理的。像崔颢的《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是正常的重复,但颔联“黄鹤”复出,那就不好了。
无规则的重复必然是违律的。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诗,这些诗都算得上唐诗中的精品了。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诗颈联对句“心期卧已赊”与诗的末句“不觉已鸣鸦”,“已”字重出。其实这首诗是可以避免的,把“心期卧已赊”句中的“已”字换成“亦”字不就得了。
句意是说“希望邈茫”,更“亦”不改变原义。 (杜甫《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酒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诗《对雪》首尾二联“愁”字重出。
莫若将末句“愁坐”酌改为“面壁”,“面壁正书空”,或许意味还深长一些。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瓢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其一的一二联“花”字重出。
“一片花飞减却春”,有的版本将“花飞”二字颠倒为“飞花”意思与平仄未尝稍变。如果把“飞花”再改为“飞红”——“一片飞红减却春”,既避免了重复,且较原句觉妙。
(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其二之首联,出句有“日日”,对句又出现“每日”,“日”字重出,且“日日”与“每日”完全同意,在诗里则为“雷同”,须要避忌。莫若将“每日”改为“每每”,“每每江头尽醉归”。
既然“日日”典春衣沽酒,沽酒又期在必醉,所以换为“每每”二字丝毫没有改变原意。 出现重字现象,其原因主要(可能)是传钞或制版之误,当然也有作者忙中未遑关顾的情况。
诗中无规则的重字有违格律,不符“法度”,但对名篇来说只是微疵,瑕不掩瑜。最讨厌的是那些厚古薄今,迷信名人、权威的先生对篇中的病疵不但不能正视,反而以之为楷则,大家之所以为大家,纷纷赞美之,效法之。
你如果加以指瑕,则说你说三道四,不懂诗,对你讥讽之,嘲笑之。对重字、违律(其实重字也是违律)且草率为之的《静夜思》被誉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妙绝古今”、“五绝之典范”,把严重失粘的律绝称之为“**体”(如李白的《凤凰台》及其他),就因为作者是大家 ,故句为伟人典,谬误也当成经典,超级崇拜,那就太那个了! 二、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 格律诗中,有文字“避同”之说,即避免同字重复。
这属于一般性常识。但是,格律诗中的“避同”,指的是非修辞性重复,不包括修辞性重复。
曾有人没弄清这两者的区别,用修辞性重复的例证来反驳“避同”之说,从而出现所指对象的错位现象。我们在这里对格律诗中的修辞性重复和非修辞性重复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来讨论格律诗中的“避同”问题。
汉魏以前的古诗,在文字上是可以重复的,理论上也没有避免“重出”、防止“相犯”的说法。六朝以来,随着诗歌形式的日趋精致,便有了避免“重出”、防止“相犯”之说。
这个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他的原话是:“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
《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
意思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当然,如果重字不得不要时,则是可以相犯的。
按照刘勰的意见,“忌同”未尝不可,但也可以灵活对待,不必死拘规则。 唐代格律诗形成后,进一步明确了同字“相犯”的问题,即在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复。
只是在格律诗中的“避同”,不包括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即修辞性重复不在“相犯”之列。 格律诗中,常见的修辞性重复有三类情况: 一类是叠字, 一类是顶针, 一类是复辞。
叠字这种修辞格在传统诗歌中使用十分广泛,《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句。格律诗形成后,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采用叠字来突出语言表达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强化摹状、抒情的效果。
如: “萧萧班马鸣”(李白), “飘飘何所似”(杜甫), “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 “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