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3.《离骚》先秦·屈原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译文: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4.《琵琶仙·中秋》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译文: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5.《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宋·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译文:帘内清亮的歌声助兴着帘外的酒宴。虽然能听见那可爱新颖而美妙的歌声,却看不见歌女那如花的面容。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振动的梁尘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那歌声,时而如凤凰对唱时的美妙欢快声,时而又如孤凤如泣如诉的哀怨声,响遏行云。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 ——唐·李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凰台》 ——唐·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凤》 ——唐·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仪凤》 ——唐·杨嗣复 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
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
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 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鸾凤》 ——唐·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凤》 ——唐·伊梦昌 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白居易《初入峡有感》:“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陆游《寄邓志宏》:“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寄邓志宏》陆游
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赏析: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
《凤皇台上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 宋 作者: 侯置
玉管灰飞,云台珥笔,东君飚驭将还。又正是、霜花□剪,梅粉初干。窈窕红窗髻影,添一线、组绣工闲。潇湘好,雪意尚遥,绿占群山。
应思少年壮气,贪游乐、追随玉勒雕鞍。更化日舒长,赢得觅醉谋欢。老去桑榆趁暖,任从教、潘鬓先斑。犹狂在,挥翰快写春寒。
2、
《登金陵凤凰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
《凤凰台上忆吹箫·千里相思》
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千里相思,况无百里,何妨暮往朝还。又正是、梅初淡伫,禽未绵蛮。陌上相逢缓辔,风细细、云日斑斑。新晴好,得意未妨,行尽青山。
应携后房小妓,来为我,盈盈对舞花间。便拼了、松醪翠满,蜜炬红残。谁信轻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闲。都休说,帘外夜久春寒。
4、
《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5、
《凤凰台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红蓓珠圆,素蕤玉净,南荒已报春还。便迤逦,云开五岭,雪霁群蛮。喜见东君信息,应不管、潘鬓新班。凭谁寄,心萦秋水,目断春山。长记小桥斜渡,潇洒处,苇篱茅舍三间。肯伴我、风光赏遍,月影疑残。好为调羹结子,玉弦冷、金鼎空闲。北枝畔,谁念嶰律犹寒。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呜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白居易《初入峡有感》:“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陆游《寄邓志宏》:“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寄邓志宏》陆游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
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赏析: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梧桐凤凰来栖"出自《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没有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
关于梧桐栖凤的由来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
凤凰的这种君子风范在姜子牙、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们在没有遇到“梧桐树”前宁愿做一个平凡的钓者耕者。 庄子秋水篇中有云:“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碰到梧桐才落下栖息,可见梧桐之高贵。
扩展资料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般是政治、政绩上用语,比如说招商引资,就常用这句话。字面上就是说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引申一下就是说,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该谚语又简称“筑巢引凤”,比喻创造条件,引进人才。
在我国北方民间和古代汉语中,梧桐树一词泛指泡桐树。泡桐树非常容易感染一种丛叶病毒,感染后会长出非常密集的细小枝叶,冬季叶片脱落后非常像鸟巢,对这种天然形成的东西,古人充满崇拜,认为是“凤巢”。于是认为梧桐树可以长出凤凰的巢穴并吸引凤凰前来居。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梧桐栖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4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