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 刘禹锡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 刘禹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维 《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 李白 《关山月》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可怕一溪明月,莫叫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 王维 《山居秋暝》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 王维 《秋夜曲》 更深月色半家人,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长相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嗯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嫦娥奔月等,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唐朝。
诗名:《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解释: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宋 诗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解释: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诗名:静夜思 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ps. 床是井栏的意思,不是卧室的床 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孟浩然 唐 诗名: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解释: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5,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诗名:枫桥夜泊 解释: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
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
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而已。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 李白 诗名: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月”,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
平羌江,即今青衣江。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
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略无斧凿牵强之迹。
《月牙泉》
一片绿洲,掩映在鸣沙山怀抱,月牙泉就躺在绿洲里。
就这一汪清泉,静卧荒漠,日月蒸腾,
千年不涸,风沙弥漫,依然鲜活。
泉边,几棵粗矮的杨柳树,向四周铺开,
还有一片芦苇,绿莹莹的,在风中摇弋。
泉水清澈,一如明亮的眸子,
在浑黄的狂风和滚滚的黄沙飞扬中,与日月同辉。
站在泉边,我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沙漠与清泉共存,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能在风沙中昂扬生命的的鲜活与绿意,是奇迹?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
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为洼池,
清代正名月牙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月牙泉,你曾经一定是碧水蓝天碧波清浪,
岸边是无边的青草和在白云下青草地徜徉的牛羊,
你象少女一样清纯,岸上一定有你最俊的情郞。
欢快的歌儿一浪逐过一浪,百鸟齐飞翔!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
你似一弯新月,把梦幻化成了现实。
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漫漫黄沙中有此一水,
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你是把造化的灵魂,
装进了这贫脊的躯壳中了吗?神了,
醉了,解不开的恒古之结,令人神醉情驰。
星光璀璨,月华如水!
一个人,静静的行走在湖边,
看那一轮弯月投射在泉中的照影。
湖边寂静无声,夏末的夜晚总是清凉的。
白日的疲倦正缓慢的从体内飘出,
被这灵动的空气蚀化!
这一刻,可以不去计较得失,
不去在意生活中的各种琐事。
就连那繁华喧嚣,也已不见!
或许是太静,或是太冷清。
莫名的感觉到丝丝寒意!无言望天,
那里……已不见你的踪影。
有些地方,上帝造就了它们,
却又赋予了如此残酷的环境。
在生命罕见的沙海中,
你不屈地把绿色吟唱。
月牙泉――你是我脑海中,
常常浮现的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让我魂牵梦绕。
你把时光酿成了沙漠之珍,
任由岁月的洗礼,光阴流淌!
你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
笑看风起沙舞,掸尘去,
我自岿然不动。
人们称你:一湾清泉,
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
风吹沙不落,涓涓流不息。
你跋涉了千年,还要攀越旷久,
累了吗?沮丧吗?
我不忍你僬瘁,也不想你老去,
上帝遗忘的孩子,人间会把她滋养,
采天地之灵气,留不变之美丽,
让传说中的“圣水”
消病除灾,惩恶扬善。
月牙泉,我向你致以深深地敬意。
我愿意,如果还有来生,
我一定第一个跑到你的身边,
陪伴你度过你的年少时光;
愿意像这沙漠之中的月牙泉一般,
使这荒凉变得美丽!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滴泪,
一滴仙人流在世间的泪。
也有人说,月牙泉是嫦娥的泪,
这一滴是欠后羿的!
扩展资料: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
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
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牙泉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3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