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顿悟”之说。
翻翻记载,高僧学道,有举头见月顿悟的,有汲水折担顿悟的,有见砍树倒地顿悟的,有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的。我资质凡俗,难窥其中奥秘。
然而艺术也有类似的顿悟,是确实的。唐代草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书法大进,即是一例。
大概艺术修养到了一定程度,只要捅破一层窗纸便可顿然达到一个新境界。这往往借助一种偶然的机缘。
助我捅破窗纸的不是连篇累牍的大家名篇,却是臧老口授的“蝶来”两句,也算是一例。这两句诗的出处,有待查考,然而只是前辈妙手偶得之句,并不见于著录,也说不定。
梅兰菊竹诗四首 梅 黄昏风雨断桥头,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凉岂独问天楼。 兰 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
入画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 一 含翠分黄意念深,有人默契费沉吟。
群芳斗艳争春去,独向清秋展素心。 二 含香挹露黄金靥,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羡繁华桃与李,朱砂石畔笑秋风。 三 德全五美号兼材,万物萧条独盛开。
唯有钧翁知我意,笔移金蕊入萧斋。 1、三国时钟会《菊花赋》:“夫菊有五美焉为:黄花高悬,准天极也;纯 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 仙食也。”
兼材,指菊花有多种用途,如药用、除虫用、食用及观赏用等。” 2、广西艺院大雕塑家、画家朱培钧老曾画菊相赠,并系以诗曰:“萧瑶潇洒有风神,笑傲江湖剑胆心。
最爱千禧迎瑞气,黄花晚节共芳馨。” 题台岛易苏民先生《兰竹图》 劲节独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邻兄与弟,同气复连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