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摘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
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等等。 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画了很多竹子画,并在上面题诗,他在《竹石》画上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意思是人要有风骨,无论做什么事,没有咬定和坚韧的精神,是难于立根的。 “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1.表现竹与神话 舜妃女英、娥皇泪洒竹秆而成“斑竹”的动人故事自古为世人传诵。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它其实是桂竹的一个变型。由此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的咏竹诗。
如:“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唐·杜牧《斑竹简簟》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不知篁竹苦,唯见泪斑痕。”
——明·李梦阳《湘妃怨》。2. 赞美竹的品格 这类诗很多,表现了竹子虚心、气节、坚韧和友情等各方面,现略举数首如下:虚心:唐·薛涛《酬人雨后观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气节:邓拓《题画诗》:“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坚韧:宋·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有此三人。” 友情: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百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3.借以抒情言志 竹趣: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日来相照。” 竹景:唐·张南史《竹》—— “竹,竹,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亭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庚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抒情: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勿剪伐,会见拂云长。 ” 言志:清·李方:“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元·杨载:“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志。” 感情:清·郑板桥题画诗二首:其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二:“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4.叙述竹类特点 韩愈《谢郑公惠簟》:“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环奇。
体坚色泽又藏展出,满眼凝滑无瑕疵。青蝇倒翅蚤虱避,肃肃疑有青飙吹。
倒身甘寝百疾愈,却原天日恒炎 ”。 薛纪如《咏竹》:“茎竹鞭兮横地生,枝成秆兮独指天。
叶变箨兮抱青笋,花难遇兮自成仙。”。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摘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
女诗人李淑贞的诗句: 竹摇清影罩幽窗, 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去海棠飞尽絮, 困人天气日初长。 表现了作者身居幽苑,寂寞无聊,恹恹欲睡的精神状态,朦胧中,只感觉到窗纸上竹影在摇动。
再看李涉的《登山》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表现了作者郁闷难遣,登山出行,在竹院里与僧侣们闲聊的情景。 又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描写了作者独坐幽竹之下,挥琴一曲,长啸数声,只有明月相照的乐趣。
诗人恬淡高雅的襟怀可见一斑。 竹子是坚强的,因为它是挺拔的向上的,宁折勿弯;竹子是清高的,因为它不与花草为伍,不屑被蜂蝶所环绕。
用竹子比喻人品和气节,显然比君子兰更有深度。 。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山居秋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八归 姜夔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贺新郎 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