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
“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
“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 “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 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
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
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
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
疑:怀疑,以为。 3。
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赏析二】: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静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杂诗三首-其一》
作者:唐代-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译文:
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
3、《杂诗三首-其二》
作者: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
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
4、《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作者: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静夜思 (李白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杂诗三首 (王维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故乡的云 费翔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别在四处漂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
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伤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
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为我抚平创伤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觉得写故乡的话,一般是身在异地的游子,抒写他们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就是所谓的乡愁。这里就找了几篇有关思乡的诗歌和散文,仅供参考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洛夫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