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元夜》 (宋)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清明节诗词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端午节诗词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都算是常见的了。 上巳节不常见,不知道七夕楼主认为算不算。
我贴的是上巳和七夕的。 上巳节(古代的妇女节) 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频,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七夕(古代的情人节)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描写春节的古诗词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3、《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 元宵: 1、《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4、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5、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6、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7、《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8、《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 1、《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2、《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3、《长安清明言怀》 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6、《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8、《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9、《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0、《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1、《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2、《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
元日 ——用来描写除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生查子——用于描写元霄节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已酉端午——描写端午节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水调歌头》——写中秋月的诗词太多了,著名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本人力荐苏东坡的这一首: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新年: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挑换旧符。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端午: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1、描写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描写春节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描写元宵的——
《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描写七夕的——
《乞巧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描写清明的——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从《唐诗三百首》和小学课本选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被采纳?
上巳节(古代的妇女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频,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七夕(古代的情人节)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牵牛织女唐·杜甫牵牛出河西,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人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情人庙庙联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供奉牛郎织女,位于台北)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情人双双到庙来,不求儿女不求财,神前跪下起过誓,谁先变心谁先埋。鹊桥仙宋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唐 宋之问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唐 孟浩然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唐 白居易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
·辛未七夕唐 李商隐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宋 晏几道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二郎神 七夕宋 柳永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七夕 祖咏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鹊桥仙宋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