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陇西行四首·其二》唐代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2.《点绛唇·闺思》宋代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3.《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五代 顾敻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4.《忆秦娥》宋代 张元干桃花萼。
雨肥红绽东风恶。东风恶。
长亭无寐,短书难托。 征衫辜负深闺约。
禁烟时候春罗薄。春罗薄。
多应消瘦,可堪梳掠。5.《古兴》唐代 常建辘轳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
深闺女儿莫愁年, 玉指泠泠怨金碧。石榴裙裾蛱蝶飞,见人不语颦蛾眉。
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衾当为谁。
1、形容一个人很宅却能洞悉天下事的句子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2、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有知识的人。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设为举士科目,旋停废。后,唐宋间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 汉 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3、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最早处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观望窗外,通过道可以知晓自然规律。走得越远,对道就知道得越少”。
4、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因为秀才通过学习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老子所说的不出家门就知道的天下大事,显然又远远超出了秀才的境界,也超出了书本知识。老子强调了识道重道的好处和重要性,同时告诉世人识道悟道的正确方法。只要在生活中时刻用心观察和体悟,就能够发现和感悟道,就能够成为象诸葛亮那样的智者,“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3秒